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阿扁鱼 原栖地绝迹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被保育团体昵称为“台湾阿扁鱼”的“台湾细鳊”已消失在原栖地!荒野保护协会汐湖联络处负责人林智谋表示,台湾细鳊最后的原栖地—汐止翠湖,去年还可看到零星几条鱼,但今年至今“没看到半条”,他断言阿扁鱼已在翠湖消失!

台湾细鳊属于台湾特有种淡水鱼类,原本栖息在台北县市的湖泊、河川。二十几年前,基隆河流域随处可见,如今只剩下台北汐止的翠湖才可见到它的身影。

不过,林智谋说,附近寺庙信众把翠湖当作还愿池,大量放生吴郭鱼、泰国鳢鱼等,这些强势物种压缩原生种生存空间,最严重的是泥沙淤积,不仅造成翠湖面积大量缩减也覆盖水草,细鳊失去藏身之处,一下就被外来种吃光。尽管保育界喊出:“阿扁救阿鳊”,却未扭转濒临绝种的危机。

一、两年前,荒野协会曾经试着把台湾细鳊移到该协会的庇护站与其他池塘,但却遭外界批评,学者认为,如此台湾细鳊变成“外来种”,干扰原有生态。林智谋则强调,他们是希望阿扁鱼活下去,这是为了“抢救”不得不的选择,最后仍期盼它们能回到“故乡”。

也有学者选择“保种”方式,嘉义大学水产生物系副教授赖弘智研究台湾细鳊的人工繁殖与幼苗发育,虽然成功繁殖,但赖弘智说,在原栖地未恢复前,不会贸然将台湾细鳊放回大自然。

赖弘智在实验室饲养一百多条台湾细鳊,为分散风险,也分送其他研究单位。他说,政府连台湾特有种的淡水鱼种原中心都没有,一旦鱼儿在野外消失就再也看不见,他计划建立“原生水生生物研究教育中心”,但需要一千万元,经费来源还在想办法,希望让鱼儿们都能在台湾活下来。

小档案/台湾细鳊 成鱼五至八公分

台湾细鳊俗称尖嘴仔、车栓子,为台湾特有鱼种,主要栖息在台北县市的小型湖沼、河川中下游的缓流潭区。成鱼仅五到八公分,无经济价值,杂食偏肉食性,以有机碎屑、昆虫及浮游生物为食。虽未被列入保育类鱼种,但因栖地遭破坏,有濒临绝种的危机。

我国有一百五十五种淡水鱼,属于台湾特有种共三十二种,台湾细鳊为其中之一。不过,三十二种特有种淡水鱼仅六种列为保育类(如:樱花钩吻鲑、高身铲颌鱼等 )。其实除保育类外,根据农委会特生中心调查,有十九种特有种已相当“稀有”,换句话说,一半以上的台湾特有种都岌岌可危。

(记者钟丽华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