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夸大国民党选举失利 排马居心叵测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2日讯】(亚洲时报 潘小涛撰文) 台北和高雄市长选举结束,国民党的郝龙斌,虽然赢了台北市长,但比上届马英九连任时少了十八万票,而国民党高雄市长候选人黄俊英,更以1114票之差、惜败于民进党的陈菊。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外界对马英九的要求和期望之高,几已到不合理的地步,有人借着夸大国民党在这选失利的程度,企图把他排除在O八年大选之外,更说明了国民党的内讧,正在悄悄上演。

台湾有报章认为,国民党在高雄应赢未赢,“算是大败”,证明马英九“领导无方”、“处理危机失当”,“小马九光环耗损流失”,进而质疑马英九应否代表国民党出战O八年的总统选举。的确,在陈水扁丑闻缠身、民进党支持度陷入历史低谷的时候,民进党人居然还能力挽狂澜,守住高雄市这块绿地、民进党的命脉,确实有点出人意表。对国民党来说,这理应是重夺高雄市执政权的好机会,但黄俊英最后以千多票饮恨,确是一个挫折。

选举,输一票也是输,但这次失败,是否应该归咎于马英九,甚至说马的“政治光环已然褪色”呢?只要细心研究这次选举的得票情况,自然能够看出,这些结论是轻率的,不仅有失公允,甚至可能有政治目的,借着夸大失败的程度,问责于马英九,把他排除在O八年大选之外。

首先,郝龙斌今次百分之五十三点八得票率,若加上宋楚瑜等泛蓝候选人的票源,泛蓝的得票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八点五,在过去十年历次的市长、立委、总统选举中,位居第二位,仅低于马英九在O二年寻求连任那届的百分之六十四,甚至比马英九第一次参选时,还要高出三个百分点。事实上,对手谢长廷的得票,只比上届民进党候选人李应元微增三万多票,但谢是民进党的天王级人马,这能说明谢长廷稳住民进党的基本盘,并没吸引多少中间选民。因此,郝龙斌的得票较上届的马英九萎缩,主要是今次投票率创新低所致,非战之罪。

其次,今次高雄市议会选举,国民党的议席比上届增加五个,重新成为第一大党,即使计算亲民党、新党失去的议席,泛蓝仍在高雄市议会增加了两席。至于台北市,国民党的议席也增加了四席,但因为亲、新两党的席次萎缩,令到泛蓝在台北市议会减少三席,但仍然拥有过半议席。因此,在两个市议员选举,国民党至少也算打个平手,并没受挫。

至于高雄市长选举,黄俊英虽然落败,但他的得票率,较上届成长了二点五个百分点,增加近二万票,对手的民进党候选人陈菊,较上届的谢长廷稍减。事实上,黄俊英今次的得票率,是八年前国民党丢掉高雄市长宝座后,历次选举中(包括立委、总统、市长)最高的。黄俊英有此成绩,若非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实事求是,则必定有不同的结论。为什么谢长廷败于郝龙斌十七万票是惜败,而黄俊英败于陈菊一千一百一十四票就是国民党大败呢?

有人以为,在民进党内忧外患的时候,国民党尽拿两市市长,并在两市议会也拥有过半议席,是应该的,而选前的民调也显示,这绝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这种乐观情绪,正是今天骂马英九骂得最凶的两大蓝营报纸营造出来的;当选举结果与预期出现偏差时,也是他们率先跳出来指摘马英九。问题是,立法院三次罢免总统,甚至有民进党立委辞职了,都以失败告终,是否要归咎于某位国民党的国会领袖呢?

而且,无论《联合报》,还是《中国时报》的民意调查都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今次国民党与民进党只是打了平手,没输没赢,并非国民党大败,更有近八成人蓝营支持者希望马英九参选O八年总统选举,而马的最新支持度,比最可能对手的苏贞昌、谢长廷,领先两成二至两成四。显然,民意跟台湾传媒要问责于马英九的意见,南辕北辙。

当然,国民党在这次选举也上了宝贵一课。首先,国民党的选举成绩未如理想,主要原因是投票率过低。今次台北市长选举的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四点五,高雄则有百分之六十七点九,都是历届新低,相信与中间选民对现实政治彻底失望,不愿出来投票有关。在此情况下,谁的基本盘较稳固、谁的死忠者较多,赢面就占优,这方面正是国民党的软肋。

其次,这次投票结果显示,就算民进党再烂再差,也会有这个数量的“铁票”:台北市五十万票、高雄市三十八万票。这是民进党的基本票,不会动摇,如果他们能推出优秀的、名气大一点的候选人,得票还会稍稍增加。

因此,往后国民党的选举策略,应该全力催鼓投票率,让中间选民明白,台湾的现状是民进党执政八年的灾难后果。当然,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必然继续改革,停止内讧,明乎此,明年的立委选举和O八年的总统大选才有胜选机会,若还以这次选举成绩攻击马英九,则民进党人只会坐收渔人之利。

本文作者为香港时事评论员(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