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逾10亿健康捐 未进国库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洪素卿、王孟伦/台北报导〕烟品健康福利捐昨起正式加码,民众到超商买烟时,发票上已印上“健康捐十元”!不过,民众不知道的是,由于征收时间点有落差,未来一、两个月,这多付的五元根本不会进到国库,估计这段期间可能有逾十亿健康捐政府没收到。

财政部赋税署烟酒税科指出,健康福利捐是在“进口烟入关”或是“国产烟出厂”时就征收了,因此“2月16日起入关或出厂的烟”,才会被征收十元的健康捐。换句话说,现在已经在零售通路或是仓库中的烟品,政府其实只收了五元健康捐。

消基会:应调查有无违法

对此,消基会董事长李凤翱认为,依据消费者保护法,政府有维持合理价格的义务,如果厂商的行为已经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地方政府应该依法进行行政调查,确认状况。

此外,如果业者让民众误以为现在多付的五元是缴给政府,涉及广告不实,也可依公平法处置。

至于目前坊间贩售、于2月16日前出厂或入关的香烟,到底还有多少?

董氏基金会烟害防治组主任林清丽推估指出,我国从民国九十一年1月起开征五元的烟品健康福利捐,当时预估一年四百万箱香烟,应可收到约一百亿的健康福利捐。

不过,资料显示,当年只收到八十二亿元的健康捐,比隔年(九十二年 )的一百零二亿足足少了二十亿。一般认为,两者间的差额,与事先因为预期心理所致的大量进口以及仓储存货有关。

林清丽以税额换算指出,一年一百亿的烟捐,每月平均八亿多,差了二十亿则差不多是两、三个月的量,也因此2月16日起,到这些存货卖完,确会有为数可观的利差。

此外,从今年纸烟的进口量也可以看出端倪。依据财政部网站资料显示,今年1月累计进口的纸烟超过三十五亿支,是九十三年、九十四年同期(二十一亿支 )的一点七倍。

另根据香烟通路商透露,国内上、中、下游的香烟供销系统,还有一个月左右的存量,因此,这段时间将可多出约八点五亿元的利润。烟品通路商说,台湾烟品市场每年销售量约四百万箱,目前分散在香烟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零售点的香烟存量约有三十天,等于约三十四万箱(一箱有五十条 )、一千七百万条。

他表示,若销售这批2月16日之前的香烟,由于健康捐还是课征五元,算下来等于多赚八亿多元。

烟商涉联合涨价 公平会应调查

记者郑琪芳/特稿

烟品健康捐昨天起每包调涨五元,不少进口或国产香烟昨天都跟进调涨,表面上看似合理,其实业者是大占消费者及政府的便宜,因为目前市面上贩售的香烟,多数都只征收五元的健康捐,业者却以健康捐调涨为由,联合调高烟价,是否违反公平交易法,政府应该立即介入调查。

主管机关财政部早就知道征收时间点落差所造成的利差问题,但绝大多数消费者却不知情,但财政部不仅事前未公开说明这项讯息,也未劝说业者暂缓调涨烟价,反而以市场机制为由,放任业者打着健康捐调高的名义,堂而皇之地立即调涨价格,结果这段时间消费者多付的“健康捐”,根本就未进国库。

财政部事前未善尽告知的义务,也未对业者进行道德劝说,实在有失职之处,但此时补救,为时不晚,政府不应坐视业者大占消费者与政府的便宜,虽然目前财政部可能已经没有施力的空间,但此事涉及消费者权益,公平会应该出面调查,还消费者一个公道。

赋税署︰烟商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记者郑琪芳、王孟伦/台北报导〕绝大多数国内烟品调高五元,不过,若是2月16日之前出厂或进口报关的香烟,还是课征五元、而非十元;对此赋税署官员认为,香烟进口或出厂之后到流通至零售点贩卖,中间可能有半个月至一个月的落差,因此,“有良心的业者”应该是半个月或一个月后再调涨,此时调涨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赋税署官员表示,有人建议烟品健康捐改为出售时再加征,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很多香烟零售点未开立发票,无法代征,因此并不可行,还是只能在进口或出厂时征收,但希望业者能确实反映税负成本,不要提前涨价、赚取利差。

台湾烟酒公司董事长董瑞斌则表示,“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并非烟商或通路商刻意从中图利”,他解释,因为不可能把2月16日前出厂的香烟,全部卖完然后再销售,也不可能以不同日期来分区价格,技术上有很大困难,所以才统一在当天齐头涨价。董瑞斌强调,台烟是国营事业获利要缴国库,多赚的利润更不会进入私人口袋。

烟商:涨价反而销量差

一位进口烟商主管表示,2002年台湾第一次征收健康捐也是一样状况,不分进口日期在同一天上涨,这并非头一次。至于这次多出来的利润,她表示,将用来填补“经销利润”不调涨的损失,烟商不会在售价调涨过程中获利,以过去经验显示,每次烟品涨价,反而都会降低烟品销售成绩。

九成健康捐 用在健保补贴

〔记者洪素卿/台北报导〕根据烟酒税法,未来征得的烟品健康福利捐,其中九十%都用于全民健保安全准备,仅十%用于中央与地方的烟害防制、卫生保健、私劣烟品查缉、防制烟品税捐逃漏及社会福利。

我国自民国九十一年开始征收烟品健康福利捐以来,除了第一年因为存货以及囤积等因素,仅征得八十二亿外,其后三年分别有一百零二亿、九十六亿以及九十九亿的进账。今年加码征收后,如果没有囤积因素,估计可以增加一百亿的健康捐收入。其中九成将作为健保安全准备, 只有一成用于烟害防制以及卫生保健等。

卫生署国民健康局副局长赵坤郁指出,这些年来利用烟品健康福利捐,在烟害防制部分已经陆续开办戒烟门诊、戒烟专线、戒烟班等,也推动无烟环境的建置,包括无烟餐厅、无烟职场、无烟军队等,并陆续进行相关宣导以及防治教育等。

至于卫生保健部分主要用于国民健康局的部分预防保健措施,包括妇幼保健、青少年保健以及老人保健等业务。

防制经费少 反烟团体不满

〔记者洪素卿、田瑞华/台北报导〕“我们也知道烟商不当得利,但是基于希望以价制量的方式来降低吸烟人口,只能支持涨价!政府若真有心进行烟害防制,未来还是应该重启关税谈判,提高烟品关税,别让烟价远低于物价,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董氏基金会”烟害防治组主任林清丽提出呼吁并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烟品每涨价十%,就会降低四%到八%的吸烟人口,这次调涨刚好是十%,相信对减少瘾君子会有些许帮助。

不过,林清丽说,涨的钱应该要用在烟害防制相关用途,而不是落入烟商口袋,也不是拿去补贴健保。否则像现在,台湾烟捐调涨了五元,防制经费因分配比例调降,却可能从原来的十一亿,降低到可能只有四、五亿,“政府拿了抽烟者的钱,却去做别的事情”,非常不合理。

中华财政学会秘书长朱泽民则认为,烟品健康捐由于是一种间接税,在“生产点”课征最具效益,到营业处所才征反而会因为太多对象,收取不易。

至于将这类间接税转嫁到消费者或是囤货赚取差额,基本上是必然的现象,但厂商也必须负担调涨后消费者不买账,或是囤货后卖不出去的风险。也因此,只要不是违法的囤积,不需要介入;不过,他也坦承,其实合法跟非法囤积难以认定。

消基会董事长李凤翱表示,提高烟品健康捐的主张是出于危害者付费的观念,也借此让抽烟人口减少、让不抽烟的人也不会想抽烟。可是,最后只调升五元健康捐,不痛不痒,让烟商涨价也赚、不涨价还是赚,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国内的环境仍是贴近烟商的环境。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