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老歌星影人 三重聚首话从前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殷侦维/三重报导〕三重市公所昨天举办“三重唱片业、戏院及影歌星座谈会”,邀请唱片业者廖初男、杨荣华、老牌影星陈淑芳、宝岛歌王洪一峰、歌星李芊慧等人出席,畅谈过去唱片业、影剧业和词曲创作的酸甜苦辣。

民国50年 开始录制唱片

资深唱片业者廖初男表示,台湾在民国50年,就开始录制唱片,当时唱片用松胶和黑烟制成,由于品质不佳,放上2、3个月,唱片一播放就会出现沙沙声。

廖初男说,民国40年代录制唱片就好像卖膏药,业者在大街上敲锣打鼓,引来人群,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录音机,请会唱歌仔戏、民谣、车鼓调的民众唱歌,然后当场录音,当年那种简陋的程度,与现在设备齐全的录音室根本不能比。

写过多出连续剧、歌仔戏的陈和平说,民国59年,他写一首词或曲子的酬劳是100元,当时没有使用者付费的观念,盗版更是家常便饭,写词曲的作家生活相当清苦。

宝岛歌王洪一峰叙述当年与作词家叶俊麟合作的点滴,像旧情绵绵、思慕的人、淡水暮色等歌,都是由叶俊麟作词,洪一峰作曲并演唱。

三重艺文馆 叶俊麟子女呼吁

叶俊麟的子女则建议市公所,希望能成立“三重艺文馆”,将这些三重出身的艺文作家、演艺人员资料收集后,供后人了解。

三重市公所准备汇整座谈会搜集到的资料,明年出版专书,重现三重早期繁荣的影艺文化。

娱乐好蓬勃 唱片业曾多达41家

宝岛歌王洪一峰(右 )看着自己的唱片,回忆当年。 (记者殷侦维摄 )

〔记者殷侦维/三重报导〕三重市早年娱乐业十分蓬勃,几乎隔一、二条街就有1家戏院,加上歌仔戏、露天舞台,民众每晚都有娱乐活动,而三重唱片业者巅峰时多达41家,居台北县之冠,出生或居住在三重的影艺人员也不少。

三重市在50至70年代,电影业兴盛,戏院集中在中央北路、福德北路、正义南北路、重新路二段、三和路四段及龙门路一带,有包括建国、大明、宏明、三重、金都、金国、天台、天心、真仙乐、天阁、天南、长泰、国园、国王、统帅、介寿、幸福、正义等戏院。

电影业者回忆,热门影片上映时,只见送片员穿梭各戏院间,有戏院播完上半段影片,在等片时穿插其他娱乐。另外,早年三重除了戏院多,歌仔戏也很兴盛,在庙会期间,隔一条街就有歌仔戏演出,当时的露天戏院也有好几家,只见民众坐在小板凳上看戏,当然跳脱衣舞的野台戏也不会少。

除了戏院多,当时唱片业者更多,少则20余家,兴盛时多达41家,包括大王、女王、铃铃、国际、鸣凤、惠美、大同、丽歌、海山、华声、歌林、金门、正声、东宝、中美黑猫、皇冠、群星、豪华等,有时一条街有6、7家唱片公司,宛如唱片街。

出生于三重或曾经住在三重的影歌星、词曲家、广播名人及电影界人员也很多,包括宝岛歌王洪一峰、影歌星白樱、陈芬兰、尤雅、李雅芳、张凯婷、李芊慧、田路路、矮仔财、蓝一萍、司马玉娇、陈淑芳、郭美珠、黄香莲、林小虎、陈文敏、蔡启东、陈喜乐等。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