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假知识”泛滥中国的背后

梁治

人气 16
标签: ,

【大纪元8月29日讯】知识本来是很真实的东西,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可为什么要说是“假知识”呢?“假知识”这是我给起的一个名字,用来定义中国日益泛滥的虚假知识现象。“假知识”有这么几个含义:

一是指假文凭。一个单位的老总言谈粗俗,一看学历却是在读研究生,了解底细后才知道他的文凭不过是花了点钱,上了个大学,连课都没上几天,弄了个研究生毕业证。另一个单位的老总也出言粗俗,却是正宗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原来,这些年来由于社会的磨炼,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个大学生了。还有各单位每年的评职称、招聘考试等等,一些50多岁的人就为了那个职称,起早贪黑地背外语词儿,一边骂着,他妈地折腾人,一边“goodbye”地背着,好不容易通过职称考试,还没过几天就忘了个精光,对工作仍旧一无益处,聪明些的就从电线杆上抄来电话号码,再出200多元买来个本科文凭,反正谁也不当真,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二是指假分数。这也是目前颇为流行的做法。比如最近报道的一则新闻:高考分数可以买卖,既有买方市场,也有卖方市场,这就形成了一个供求链条。如果你没有把握考上大学,又十分向往上大学,没关系,只要你有钱就买分数上大学,圆你大学梦。山东菏泽提供了这样一个怪异的样本。李小云(化名)16岁那年,没有考上高中。她父母并不想让她过早进入社会,于是托亲戚朋友找门路,先在当地的公安部门更改户口,把年龄提高到18岁,办了身份证。她的父母为她买了高考分数,办了个大专院校,让她去读大专,整个关系档案都是父母一个招生办的朋友一手办理的。这样她从一个初中生直接读大专了。如今,李小云以“大专生”的学历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提到买卖高考分数的事,山东菏泽和单县的当地人并不讳言。“我孩子两年前的高考分数只考了400多分,我就找到曹县的一位老师,花了四万元,给他办了济南一个二类的大学。现在,孩子学习生活都很好。”7月12日,从荷泽市开往曹县的长途大巴上,车主张师傅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表情中,不乏骄傲。张师傅觉得,买卖分数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有需求就有供给,很正常。有钱就能买个好的大学上,就能给孩子创造个好学习条件,而将来就业和前途也就不渺茫了(见《民主与法制时报》)。

第三就是花钱上学。那些莘莘学子因为差那么几分,得不到深造,他们家里却非常有钱,望子成龙的父母把他们送到各个大学里继续学习,这当然需要大把大把的钱。于是社会上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团体,他们来往于学校和家长之间,做起了中介人,专吃学生的钱。现在的大学是有明码标价的,像那些高等学府比如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一般在100万元,而一般的一本也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我就曾听过一位朋友说过,有一个小伙子前年就给人办上学的事,生意还很红火呢,一下子挣了40多万元呢。

知识本来是个很真实的东西,受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知识,难道这些学生真的学到了文化知识?他们本来就没有相应的文化基础,可如今竟然怀揣着各种文凭,难道就不害怕露出了真相吗?工作后,没有金刚钻,却揽起了瓷器活,就不害怕出丑吗?

你这真是杞人忧天,太过多虑了。首先,中国社会只注重表面,不注重实质。表现在知识上,只要你有文凭,它才不管你的实际能力如何呢。中国的许多工作单位,是门难进,因为一道“文凭”的硬标准,把你狠狠地拒诸门外,哪怕你有华罗庚的算才、钱学森的科学之才、曹雪芹的文才、还是爱因斯坦的天才,只要没有那张纸儿,照样六亲不认,连单位的门都进不去的。而当你一旦进了这道门儿,那就是水涨船高,吊儿郎当的就把活干了,而且年月一久,资格一老,照样人模狗样地混得非常好。这时谁还会计较你的文凭是买来的呢?而那些含辛茹苦的高材生,常常却因为进不了一个好单位,比如去了一家工厂,却倒闭了,比如去了农村,终日和黄土为伴,天长日久,哪里还会有高材生的影子?有时还流落街头,连生活都发愁呢。这笔账谁都会算。这就好比当官,就像李鸿章说的那样,天下最容易的就是做官了,是人都会当官,如果不会当官,那就一无是处了。但关键是如何当上官,这才是最难的。因此为了当官,人们都挤破了脑壳,可一旦做上了官,那阿猫阿狗照样做得好好的,大不了做个混混官,不也财源滚滚吗?

其次,大学教育和实际工作能力不对称。大学所学的知识,据了解在实际能用上的只有不到百分之十。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大学教育非常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知识上,成了知识垃圾,而许多该学的知识却反而极为贫乏。于是,尽管分数不一样的学生,但高分的未必就比低分的能力强,在社会上也不见得表现就强。在同一个单位,许多时候低分表现得还要比高分的突出,但是现在就那么一张纸却把他拒之门外,这公平吗?

不公平是“假知识”泛滥的主要原因。许多事实证明,哪里有不平等,哪里有不公平,哪里就有走后门、托关系、违法乱纪等现象,比如官场,比如考场,比如计划经济,比如过去中国的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供应,比如中国过去实行的两种价格等等。

再次,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可是在中国,因为一张纸儿就把你拒之门外,实际上那些高考落榜的和上榜的学生相比,许多时候并没有显着的差别。尤其在今后的工作上,你很难区分出来的。何况人生茫茫,机会会不断地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现在却一考定终生,这合适吗?

可见,“假知识”泛滥的背后是我们的教育和我们这个社会。中国的教育已经腐朽得五毒俱全,每年戕害着无数的青年学子,残害着无数的父母们。如果真的能一切凭真本事,又怎么会出现“假知识”泛滥成灾呢?

(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老年人口腔保健
贺伟华:今日关注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
“艺术拍卖大浩劫”读者扮侦探追凶
北京知识份子:抓高智晟不合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