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卫:谁是香港人?

人气 17

【大纪元1月25日讯】龙应台有一篇文章(现收录于新书《香港笔记》中)《谁是香港人?》,提到她当年对香港侨生的印象是“国语很蹩脚,举止很奇怪,看起来既不像中国人,又不像外国人,无法分类”。但到港大教书后,赫然发现主管香港广播的邵卢善、亚洲周刊的总编邱立本、大散文家董桥、潇洒狂放的才子马家辉和梁文道,原来香港的文化,有半壁江山是在这些“怪里怪气”的香港侨生手中撑起的。

清华大学副校长叶铭泉

思沙龙场地的房东,国立清华大学台北月涵堂,副校长叶铭泉也出席了这次沙龙,他也是港澳侨生。在澳门念完高中后,1969年进入台大土木系就读,在美国爱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79年回台后,于清大动力机械系任教,并取得中华民国的国籍,至今27年。他表示看了《流金岁月》这段影片内心非常触动,因为 60年代时他就在香港。他回忆“香港人”是个很特别的名词,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华民国,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在殖民地教育长大的香港人。

对于影片中所提到的争取中文成为香港官方语言,他印象很深刻的是:任何表格上面全是英文,完全没有中文。就是在香港的法庭上,法官是中国人,被告也是中国人,法官却要用英文讲,然后由专职人员翻译成中文。叶铭泉很感慨的是,这些年香港真的是不断地在进步,到现在真的是国际化的都市。反观我们台湾,真的是要好好反省一下!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也特地从香港飞来台北出席此次的沙龙。他是资深新闻人,被圈内人士认为是深有人文情怀和中华情结的媒体领导人。出生于香港, 1967年至1971年间,来台湾就读政治大学经济系,1973年赴美求学。后于台湾、美国、香港各地从事新闻工作34年,1990年进入《亚洲周刊》, 1993年担任总编辑至今。他首先说了个笑话,1967年来到台北,在白先勇的小说里,香港侨生的形象是“专门把女生肚子搞大的人”!当然他不是这样的人,也说香港人其实在男女关系方面,调查显示在两岸三地之间是最保守的,因为它的“社会控制”很强。

邱立本在沙龙上与台湾朋友分享,虽然香港在民主上比台湾落后,因为台湾的民主政治是华人社会的第一名,但香港民间社会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回归以后有大量的大陆人来到香港,如现在香港研究生一半以上都是大陆人。有一群“海归派”的菁英人士(大陆至英美留学取得硕、博士后来到香港就业)引用阿基米德的说法:“给我一个香港,我可以改变整个中国大陆。”

因为他们看到了香港竟然有这样好的国民,有这样好的法制,有这样强大的媒体与新闻自由,即使在殖民体制下仍保存了大量的中国民俗文化,完全没有受到中国政权的影响。

你所不知道来自香港的名人

著名的广达电脑总裁林百里,上海出生,一岁时由父母带着逃难到香港,在调景岭贫民窟长大,就读香港德明中学。据林百里描述,“这个学校只有一幢大楼,而且从楼下走到楼顶,可以从幼稚园念到大学。”高中毕业后林百里在香港考大学落榜,后来以香港侨生的身份就读台湾大学电机系,与温世仁是同学,两人共同设计出台湾第一部电脑,获行政院蒋经国先生颁发的第一届“青年奖章”。

经营“台北故事馆”的律师陈国慈,是香港拔萃女书院的毕业生。这个很可能来自《香港故事》的创意,原来应该是台北人自己来做的,却是由一个香港人把文化品味带进台北的市井生活。

就连甫获美国人文诺贝尔奖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生于天津,燕京大学肆业,后来在香港师从于钱宾四先生,是新亚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其后负笈美国留学,有一段时间还回到香港担任东亚书院的校长。

著名的台湾作家席慕蓉,至今仍能说漂亮的广东话,悠悠背诵完整的“琵琶行”,因为那是她在香港读小学时老师教的。还有李小龙、苏丝黄、楚留香、钱穆、徐复观、胡秋原、张爱玲、蔡元培、许地山等,虽然不一定都是香港长大求学,可是却也或多或少都与香港有段缘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龙应台思沙龙》你所不知的六四天安门
李大卫:从《大长今》看中国人
李大卫:中共活摘暴行与1600万三退潮
李大卫:评高智晟被控“煽动颠覆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