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5年级鲁凯壮丁 书话编织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罗欣贞/三地门报导〕从小向奶奶学习鲁凯传统编织的原住民青年彭春林,在部落传承技法十多年,最近他将多年的创意与奶奶教的技艺,编成“穿梭.布落春林”一书,希望祖先的布能世世代代传织下去。

五年级的彭春林是屏县三地门乡青叶村人,从小看着奶奶织布、姑姑刺绣,女性长辈看到他紧盯着织布看,总会急着把他赶走,因为在鲁凯族男女分工严谨的传统观念中,男人碰了编织刺绣,打猎就会无功而返,但这样的禁忌始终没有浇灭他对编织的热爱,奶奶感动了,最后还是教了他。

彭春林曾经当过兽医,十多年前决定回到部落“织祖先的布”,他到辅仁大学进修现代的织品技法,与鲁凯编织融合后开创出自我风格,为了不让编织失传,他在三地门乡青叶村、内埔乡水门村成立“彭春林布落空间”工作室,争取补助开办织布培训班,也不断开发新作品,将鲁凯织法运用在日常家饰、背包、衣服、帽子等,屏县原住民文化会馆、山区部落餐厅,都可见他的作品。

彭春林说,挖补绣、贴布绣、十字绣,是鲁凯与排湾族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刺绣法,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刺绣是爱物惜物的表现,布破洞也舍不得丢弃,缝缝补补地发展出艺术。

虽是男儿身,彭春林却有一双灵巧的手,一九九四年起,几乎年年都在全国的工艺设计、编织工艺等相关竞赛中得奖,最近他将十多年来努力的痕迹,集结成书“穿梭.布落春林”,解释百合、蝴蝶、陶壶、百步蛇的图腾内涵,也介绍鲁凯织法、故事,还有他历年的作品,他希望有更多人认识原住民的编织艺术,也希望部落不断传织。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