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62)

国亚 / 网名:雅科夫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第八章  躁动关头

六、城市户口
  
    一九八四年,我母亲从线材厂调到灯具厂工作。灯具厂的产品主要是台灯、吸顶灯、壁灯等,再有就是过年挂的那种传统的灯笼。灯具厂作为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集体企业,当时产品质量不是太过关。我上高中时家里用的台灯就是母亲从厂门市部买回来的,经常出现因为接触不良而不亮的情况。在我用手去修理时,因为灯具漏电,我被电击过好几次。其中一次我手里还拿着把螺丝刀,过电流时全身发麻,螺丝刀被甩出去好远,现在想起来都还有点后怕。

    我的父母一辈子没有机会学习知识,痛感没有知识的苦恼,因此他们对我和姐姐学习要求十分严格。他们总是说,自己一辈子没办法学文化,将来子孙们一定要摆脱无知的、被人愚弄的命运。在姐姐和我前后考上了高中之后,我母亲的单位越来越不景气,经常发不出工资。我母亲也就不怎么想上班了,索性办了个停薪留职,全心全意留在家里供我和姐姐读书。

    我的姐姐心理素质不太好,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总是考试时发挥失常。一九八九年的高考,姐姐落榜了。母亲在犹豫了两个月以后,还是决定尊重我姐姐的意见,没有让姐姐接我父亲的班,而是让她复读,等第二年再考。如同今日的买官卖官一样,八十年代末的工人当中有 “买班卖班”一说,也就是假如有老工人退休,家里没有子女接他的班话,别人就花三四千块钱,通过走门子冒名顶替接班。当时我父亲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就有不少人上门想买我父亲的班。但父母觉得我和姐姐将来都还不知道怎么样,这个接班机会还是留着做个退路的好,就拒绝了“买班”的人。

    由于我姐姐出生时母亲还是农村户口,所以我姐姐也成了农村户口。后来我和我母亲分别以不同方式转成城市户口以后,全家只剩下我姐姐一个人是农村户口了。那时“户口”还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姐姐的心理负担很重。我母亲担心她的户口问题解决不了,一是会影响她第二年的高考成绩,二是万一考不上大学想接我父亲的班到铁Z局的话,没有城市户口也是不行的。因此,我母亲决心为姐姐解决户口问题。

    当时我的叔叔恰好在内蒙古呼盟当局长,在当地算是有点面子的领导干部,因此我母亲就请他帮忙解决姐姐户口问题。当然,迁户口、转户口这么大的问题,也不是叔叔动动嘴皮子就能办成的。必须先到河南农村把姐姐的户口转到呼盟,然后在呼盟办理农转非手续,最后从呼盟迁移到太谷县。中间关节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但母亲为了姐姐,也顾不了辛苦。跑了一个多月,终于把姐姐的户口迁移到了太谷。为了让姐姐也成为城里人,母亲前后花掉了将近一万元,相当于那时她十几年的工资。

    母亲办理姐姐户口时恰好是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那天母亲在北京站转车时车站突然戒严了,地上还铺了红地毯。母亲当时心想,肯定是哪国的贵宾来了。后来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那是朝鲜的金日成看到东欧发生天翻地覆的剧变,坐不住了,跑到中国来寻找对策的。

    家里的三万元钱经过一九八八年的通货膨胀和办理姐姐户口以后,所剩已经不多了,于是母亲就琢磨着再干点小买卖挣点钱。当时,湖南有一个生产塑料走马灯的工厂,曾经与太谷灯具厂有过业务往来,我母亲就到人家厂里批发一些塑料走马灯到太原市场上去卖,赚个辛苦钱。这种走马灯人们一般只是过年时候才买,因此那时候每到过年,母亲都要跑到太原去到各个商场送货。自己也没有货车,经常扛着几个大箱子挤公汽,有时候扛着箱子一走就是好几公里。冬天太原市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十度左右,下雪后地上总是结了很厚的冰,碰到这种天气母亲就拿绳子把箱子一拴,在地上拉着走省点劲。(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