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罪己过 吞蝗去天灾

古道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天象的变化下应人世的兴衰。是故历朝历代,都有史官于史书中专列一章,详述当朝各种天象变化与人世间对应的事例,以警世人,从而也促使君王能敬天知命,造福百姓。

天灾源于人祸。古代有德行的君主,都视其为上天对自己的警诫,于是或反躬内省以明其志;或从善纳谏修正已过;或先示罪己诏、再施以仁政。都无不以天灾自去,百姓安居乐业为善果。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京师长安及附近的地方大旱,蝗虫成灾,吞噬百姓的庄稼,甚至在御花园中都能看到飞来的蝗虫。有一天,太宗在花园中拾起蝗虫,对着它们郑重的发誓,粮食是百姓们赖以生活的根本,而你们却把粮食吃了,这是在祸害我的百姓啊。纵然是因为百姓们有过错,上天降下你们以示惩诫,但那也是因为我这个做天子的没有尽到责任,而罪不在百姓。你们如果是真正通灵的话,就应该把灾祸降到我的身上,而不要去祸害我的百姓。说完就要把手中的蝗虫吞掉以表明自己的决心。随从们担心太宗因吞食蝗虫会遭致疾病,都劝阻太宗不要这样做。太宗却说,我正希望上天把灾祸转移到我的身上呢,怎么会因为担心患病而逃避呢?于是就吞食掉了手中的蝗虫。

太宗为民请命的行为感动了上天,不久以后,蝗灾果然就渐渐的消去了。也是从这一年起,太宗在位数十年,蝗虫不复为害。

(《旧唐书、志第十七》 )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布达拉宫这座代表西藏的珍贵建筑从唐太宗嫁女的因缘开始,直到清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之举,连结了代表中国盛世与圣王对西藏的关怀与情谊。
  • 【大纪元2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倪国炎金门十一日电)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金门访问基层行程,今天起个大早拜访金门第一大姓陈氏宗亲会,走访东门菜市场,民众热闹欢迎,有人高喊“马总统好”;他还巧遇中国厦门观光团,成为争相合影的目标,展现超人气。
  • 唐人文化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这是唐太宗写于贞观九年的一首诗,原本是赐予耿直的臣子萧瑀的。此诗脍炙人口,但板荡二字并非随意捻来。《诗经.大雅》有《板》、《荡》,板板意为乖戾反常,荡荡意为法纪崩溃,板荡则意指政局动荡之时刻。萧瑀为人耿直但过于计较善恶是非,有时因此犯下过失。劲,臣有孤特以执节,明主恕之以劲。太宗充分肯定萧瑀的忠义耿直所表现出来的勇劲,但殷切告诫聪明的他务必同时保持宽仁之心。

  • 民进党总统选举党内初选下周就将登记,党内四大天王只剩副总统吕秀莲尚未表态参选。吕秀莲今天上午出席吕氏宗亲会新春团拜,面对宗亲高喊“吕秀莲选总统”的劝进声浪,以及媒体追问时,仍未松口,表示还未做最后决定,仍在慎重考虑中,要再考量几天。
  • 〔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谢武雄/综合报导〕副总统吕秀莲昨天上午出席台北市吕氏宗亲会新春团拜,对于媒体关切是否宣布参选总统,副总统强调,她在慎重考虑中,因为作为国家元首不是件容易事,更不是想选就能选,也不是想选就选得上,选不选得上要由天意与民心决定,而天意就是天理,取决于一个人所做的事,是否合乎天理。
  • 【大纪元3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倪国炎金门四日电)元宵节的今天,金门县李氏宗亲会组成一百四十三人谒祖团,小三通前往中国福建省南安市,参加李氏闽南开基祖“五山祖”李君怀逝世七百九十八年周年祭典活动,跨海表达饮水思源的情怀。
  • 五台山历史悠久,历朝皇帝、皇后遣使朝拜五台山者,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比如,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顶,中使香药,不断岁时,至于百辟归崇,殊帮继供,不可悉记矣。”

  • 唐太宗,一代圣明之君,可谓是深谙“治国以礼”之道。礼,法于地,即地生万物而井然有别,各得其宜;及于人则启导人们了解因等差而必须彼此尊重的道理。《审官》中我们看到,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不只在于选贤任能,而是“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明主无弃士”,“明职审贤,择材分禄”。其实这正是“礼”的目标,使等差有别的人各有其适宜的位置。至此天下必自然和顺,道德仁义,也因循礼而得以发扬光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