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136)

国亚 / 网名:雅科夫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第十一章  正义无限

十五、沙利度胺 (上)

从二○○三年那个炎热而漫长的夏季开始,父亲的病就愈发沉重了,感冒发烧不断。尤其令我们害怕的是:由于化疗次数过多,父亲体内的浆细胞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化疗已经渐渐地失去了作用,浆细胞的数量居高不下。到了二○○三年国庆节前夕,父亲已经开始感觉到后背和两肋骨骼的剧烈疼痛。不过,父亲仍然是坚强的,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父亲和我们一起到汉口江滩公园观看了四川自贡灯展。

父亲也自感来日无多,就跟母亲说让我姐姐一家来武汉,趁自己还能行动的时候最后团聚一下。国庆节那天,姐姐、姐夫和外孙贝贝都来了。见到亲人,父亲很高兴,那几天家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姐姐走了以后,父亲的疼痛越来越剧烈。到了十月中旬那次化疗以后,我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住了一段时间,那时父亲还能自己行动,每天我下班回家,父亲和我都要谈很久。那时临近年底,我每天上班也很忙,都是母亲一个人照料着父亲。

到了十二月初,我又被单位派到外地出差了二十多天,回来时已经临近年底。回家那天父亲又在医院里化疗,我赶紧跑去照顾,发现父亲已经很难起床了。但父亲见了儿子,仍然相当高兴,凡是能起来的时候都和儿子一起抽一会儿烟,谈论著儿子的工作和生活。儿子总是问父亲一些以前的事情,因为儿子已经打算动笔为父亲写一本书,书名暂定为《生活的见证: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这次化疗效果不好。父亲回家以后,不但没有好转的迹象,而且每天起床都显得非常吃力,需要抱着母亲的肩膀,慢慢地找疼痛相对比较轻的姿势,一点一点地挪动着站起来。父亲的脊背已经不能起到支撑作用,站立时要拄着儿子为他买的枴杖,吃饭的时候要用一只胳膊支撑着桌子,才能勉强坐一会儿。一月份那些天,我每天都不回自己家,而是下班后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父母家里住着。每天吃完晚饭,儿子就依偎着父亲,跟父亲交谈很久,逗父亲开心。

二○○四年的新年比较早。父亲说自己可能是过最后一个新年了,想到儿子家里,把姐姐一家接过来,再享受一次天伦之乐。为了让父亲能高高兴兴地过节,我从单位放假那天起连续做了四天的卫生,把家里角角落落收拾得一尘不染,胳膊都累酸了。还跑到街上买了不少窗花、对联、年画,把家里布置得既温馨,又喜庆。

大年三十那天,父亲被120急救车抬到儿子的家里,一来就直接躺到床上。大年初三,姐姐一家在去了姐夫合肥老家过年之后,也来到武汉。小外孙贝贝是个活泼的孩子,每天在我家里跑来跑去的玩。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就拄着枴杖,来到客厅里,一边抽烟一边微笑地看着贝贝玩耍。那一些天,家里总是被一种快乐喜庆的氛围笼罩着。

其实父亲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脊背和肋骨时时刻刻地都在疼痛,需要口服曲马多或者贴芬太尼止痛。过年那几天除了有一天父亲强打起精神和我们坐着吃了一顿饭以后,其余时间都卧床由母亲喂着吃。由于见到亲人过于兴奋,父亲体力透支,姐姐他们走的那一天就因为喉咙发炎发起了高烧,呼吸困难。我急忙找了一个可以上门治疗的医院,为父亲打了一个多星期的针才算治好了病。病愈后,有一天下午父亲跟我谈话时说道:自己可能活不了几天了,化疗已经不起作用,而且这个病实在太痛苦,治疗又太费钱,子女的负担也很重。因此,父亲说自己打算放弃治疗,到医院里绝食几天,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和父亲谈话以后我心里非常难受。以往我也知道父亲早晚要被病魔夺去生命,但是我实在不愿意面对这种情况,甚至想都不愿意去想。可父亲跟我谈了以后,我猛然警醒了。不,我不愿意父亲走,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父亲留住。哪怕是一个月,一年;哪怕是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我都要尝试。那天我打开电脑,在“Google”中搜索“多发性骨髓瘤”这几个字,希冀着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突然,一个“沙利度胺可以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消息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跳猛然加快,认真地读完这个消息,又打开很多链接,证实了这个消息。就如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一根稻草一样,我奔到父亲的房间里,对躺在床上的父亲喊:“爸,你的病有救了,现在有了一种新药可以治好你的病!”

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片,原来是作为治疗孕妇孕期反应的药投放市场的。但很快发现,沙利度胺会导致严重的出生缺陷。在西方国家,有数千名婴儿因母亲服用了沙利度胺而先天性肢体残缺,造成了轰动一时的“海豹胎事件”。因此,沙利度胺成为禁药,被禁止销售达四十年之久。这几年才通过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由于被禁时间太长,目前全中国只有江苏常州制药厂一家生产沙利度胺。

刻不容缓,我立刻按照常州制药厂网页上留的电话号码与对方联系。但是拨打了很久都没有人接,这时我才懊丧地想起来这天恰好是个星期六。但这是救活父亲的唯一的希望,早一分钟服药,就多一分希望。我立即穿好衣服到街上找药,从武昌问到汉口,大药店、小药店、新药特药店、医院药房,一家家问遍了,都没有这种药出售。那天晚上,当我迈着酸痛的双腿沮丧地回到家里,我跟母亲说要到常州去一趟,亲自到厂里买药。母亲也心疼儿子,说那没必要,等人家上班了联系,晚个一两天也不迟。这时我突然想起在苏州的一个朋友,一看地图发现苏州与常州相隔不远,于是立即跟他取得了联系,拜托他立刻到常州为父亲买那救命的良药,再通过特快专递邮寄过来。沙利度胺,这个原本陌生的名字,此时突然竟变得如此亲切,有了它,仿佛就有了希望。当我们跟父亲把情况一说,父亲也很高兴,说:这好啊,将来能等到抱孙子了。(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