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来鸿:设计风 正在台湾蔓延中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1日讯】(BBC中文网特约记者 杨孟瑜)夏日炎炎,什么植物最消暑?在台湾,非丝瓜莫属。煮来吃,既清淡爽口,又能退火;挤出的丝瓜水,是化妆品还不盛行的年代,老祖母那一辈用来保养肌肤的美容圣品。

丝瓜还可以很环保,每个人小时候都用过”菜瓜布”吧,就是干燥后的丝瓜纤维,拿来洗碗、擦桌子,都很好用。

这么家常的东西,也可以很时尚!瞧瞧,丝瓜干燥后的切片,那纤维条缕竟出现绝妙的美感,像雪花,又像镂空的艺术品,一片片接起来,挂起来,就成了美丽又清凉的窗帘。

这是台湾设计师的创意,属于”宝岛特有种”这一类。

同一个展场里,令人或惊艳,或莞尔的设计处处。像”五十凳”这一类,是在板凳上做文章,这源自中国文化,也是台湾很本土、很寻常的家具,成为新一代设计师想玩花样,想表达新美学观点的玩意儿。

一张铺上红艳台湾花布的长板凳,两旁架上扶手,有点贵妃椅的况味,又结合了西方健身观念,原来这凳子除了可以坐、可以靠,还可以做仰卧起坐,运动运动。
匾额也可以”妙手回春”做板凳

还有,台中一位木工师傅专门用回收匾额,做成”再生家具”,如此惜物和手艺,也激发了年轻设计师的创意,把一幅写着”妙手回春”的匾额做成了两张板凳,合起来坐或分开来坐,都随意。

也对,只要大家都设法让资源能再生、再利用,何愁不能帮这地球”妙手回春”。

这些设计,出现在”台湾设计师周”,是一群各自在计算机公司、科技公司等上班的设计师,集合起来,要展现自己的观察与思维,展现台湾设计界的无穷可能性。

在此之前一周,另一个与设计有关的展览也在同一个地点举行,名为”不设计不生活节”,诉说的是:”你永远不知道生活有多美好,只有通过设计才知道”。

同样的,年轻的男男女女穿梭、流连在这样的场合里,或欣赏、或拍照,或聆听主办单位的演讲分享。

近年来,与设计有关的期刊、活动,越来越多,居家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相关话题,十分缤纷。走过街头的小摊,走在书店的卖场,也总会被一些新鲜有趣的小玩意吸引,然后会听到那个大男生或女孩对你说:”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喔!”
“不设计,就不生活”诉说着某种社会氛围

这设计风是怎么云涌起来的?和台湾年轻的一代大有关系。他们是台湾所谓的六年级生、七年级生(即民国六十几年、七十几年出生的人,也就是1970、80年代出生的),是成长于台湾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代,也是二次战后最衣食无缺的一代。

和他们聊起来,会发现到,似乎经济上的根基、政治上的禁忌,都被前几代的人完成了,或突破了,到了他们这一代,几乎就剩下”玩”这件事情有趣,有空间去发展。

“玩”发展成为”设计”

“玩”发展成为”设计”,父祖几代人累积下的社会基础,也让他们有条件、有品味去玩设计,去追求生活上美好的物品与感觉。

林琮然,”不设计不生活节”的展场设计师,曾留学意大利米兰(Milano),拥有建筑与都市设计硕士,他就这么谈到自己这一代:没有上一代沉重的包袱,比较衣食无缺,这世界也走到一种潮流,重视居家的品味,重视设计,这种生活的态度,就渐渐累积成一种能量。  

他也说,他们是爱玩、懂得玩的一代,而且台湾有其优势,拥有各种文化元素,既有中华文化的根源,也有日本的影响,都可以”取用”,成为自己的设计内涵。

林琮然以”混血的原创”来形容。他并说到,很多设计师可能骨子里都有些反叛,对自小受的”填鸭式”教育不以为然,也总会想”为什么要那样生活,我们也可以这样过活”。

走过压抑,开始迸发创意;看过世界,所以没有局限;拥有自信,开始要向世界发声。

和几位年轻设计师谈谈,不禁觉得,这正在蔓延的设计风潮里,有着这么般心思和趋势,生猛流动着。

他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只是为个人,也是为台湾。而且,他们似乎比长一辈的人更开阔、更自在,设计取材来自四面八方,台湾本土或中华元素,对他们都”不成问题”,不像政治人物会采二分法,他们则是信手拈来,很自然的看待台湾拥有的各种文化元素。

“台湾设计师周”今年是第一次办,策展人之一,留学过美国,现在知名计算机公司任职的许瑜琳就说,台湾是个很多元的社会,我们被不同国家殖民过,但那些影响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元素,让我们的文化很多样,而现在留学者多,也可以把国际的眼界带进来。

她也谈到,台湾以往科技工业都以代工为主,其实不少国际品牌的产品是出自台湾设计,但基于”代工”身份,不能”出名”,某种程度算是被压抑的。

办”台湾设计师周”,也是想展现台湾的设计能力,与世界对话,而各项展品,也融合了台湾各种文化元素。

另一位策展人廖军豪,在这次”台湾设计师周”的展览里,策划了从剪纸概念出发的设计品,名称定为”前刀纟氏”。真有意思,字面上就出现了”剪纸”的趣味。

他说,工作之余,认识了一位自大陆山东来台的剪纸艺师,了解到剪纸艺术曾有的兴衰,也想起小时候玩过的剪纸,既单纯又美丽,于是从此引发,规划出相关设计品。

对他而言,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也是台湾在地的,更是世界共通的。

曾经,Made in Taiwan遍及全球,如今,年轻的一代希望以Design in Taiwan走向世界。

是巧合,也是呼应吧,7月初台湾公布了今年的”国家文艺奖”得主,在美术类这一项,首度颁给了设计家(以往多是画家获奖)。

得主林盘耸,有”台湾设计界导师”之誉,多年来除了促进台湾设计国际化发展,他也是2008 北京奥运视觉形象设计顾问。这次获奖,他说,这代表台湾文化界给予设计界肯定,他也预期,设计将是台湾下一波经济转型的竞争动能。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