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经典音乐】 萧邦钢琴曲 文明战胜邪恶

人气 31
标签:

【大纪元10月30日讯】一双修长、优雅的钢琴家之手,在键盘上潇洒地起伏、流动,肖邦(F. Chopin)醉人的小夜曲穿过凝重的波兰上空,纳粹德国的机炮声越来越近,艺术家的手在倔强地飞舞着,音乐在试图压倒隆隆的炮火声,但它终于被一颗炸弹淹没了。这是1939年9月纳粹进攻华沙,斯兹皮尔曼弹奏的肖邦升C小调夜曲成为波兰电台播出的最后一支乐曲。

根据波兰犹太钢琴家斯兹皮尔曼(Wiladyslaw Szpilman)的纪实回忆录改编的电影《战地琴人》(The Pianist),从开头到结尾都在真实再现了男主角经历的那场使他失去了全部亲人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它囊括了法国、英国电影协会、坎城电影节以及2002年奥斯卡等多项国际大奖。

影片的结尾是1945年波兰获得自由后,波兰电台播出幸存的斯兹皮尔曼弹奏的6年前被迫中断的同一支乐曲。在饱受战火摧残、历经生命淬炼之后,从钢琴家指缝幽幽流出的萧邦钢琴曲的旋律,那也是文明战胜邪恶的宣言。

萧邦的钢琴曲是每一位钢琴家都想征服的,他的作品除了炫技之外,还蕴含着情景交融的无解魔力。他将钢琴的可能性发挥至极,不论是大胆的和声运用、形式的扩充或崭新曲式的创造等,都展现他独到的敏锐创意及风韵。他独特的演奏风格兼具精湛的技巧与深刻的内在感情,那抒情诗意的优美旋律、细腻的音色变化、高贵优雅而隐含骚动的气质臻于至善,结成丰沛的乐思凝成的无数晶莹剔透的永恒珠玉。

萧邦音乐呈现极度的美感与动人的力量,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说:“萧邦是钢琴的灵魂,是钢琴的吟游诗人。…他与钢琴原是一体。”深受萧邦才气震撼的作曲家舒曼也曾说:“他的音乐是隐藏在花朵下的火炮。”

肖邦1810年生于波兰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从事教师工作,母亲是波兰没落贵族后裔。萧邦一生前二十年是在波兰度过,后二十年则生活在法国,波兰和法国对于萧邦的性格以及作品风格都具有相当程度影响。这位浪漫主义早期的作曲家,一生虽然仅短短的39年,却为人类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艺术珍品。他是唯一的以钢琴为创作中心的大师,全球最权威的钢琴比赛就是波兰肖邦钢琴大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纽约13岁少女 被歹徒刀逼进法拉盛公园树林性侵 市警悬赏1万元追查嫌犯
凯辛娜走廊公园发生性侵案 民众要求整治林荫道
八旬华妇清晨在凯辛娜走廊公园 遭陌生人攻击
纽约两华裔涉嫌非法销售象牙被起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