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奇人谈西方“神传”音乐(五)

——肖邦的“神传”经历
刘超祺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1月14日讯】(编者按:刘超祺博士是一位儿童音乐教疗学家及教育专家。他创作了超过200首乐曲,自1981年成为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刘超祺博士在本系列文章中详谈了他作曲的奇特经历和他对西方音乐大师们作曲状态的独特见解。)

IV. 肖邦

“钢琴诗人”(The Poet of the Piano)肖邦(Fryderyk Chopin,又名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1810-1849)是波兰作曲家兼钢琴家,被称为波兰民族音乐作曲家,也是盛期浪漫派(the Romantic Period)著名的作曲家。当时的波兰被俄国占领。肖邦热爱祖国,在他的音乐中经常表达出他对波兰优美风景和朴实的波兰人民的赞美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并祝愿国家富强和自由,令他的作品更能感动人心。

肖邦的“神传”经历

肖邦像莫扎特一样,三岁能弹钢琴,七岁作曲,包括舞曲、进行曲、变奏曲和降B大调波兰舞曲(the Polonaise in Bb) (注三十八)。究竟年纪幼小的他,创作灵感从何而来?一直引起学者的关注。
与肖邦一起九年的女朋友兼法国著名女小说家乔治桑(George Sand)(Aurore, Madame Baronne Dudevant的笔名)曾经这样子忠实地描述肖邦在作曲时的状态:“他的创作是自然而生的、奇迹般似的。他无须深思就寻到乐思,完全无须事先构思,乐思会突然出现在琴键上,是完整的、高雅出众的。或当他散步时,他的脑袋自然就有乐思唱出来。他希望赶快再听到那段乐音,于是在他的乐器上把乐音翻来覆去地弹奏出来。但之后我便目击到他开始最劳心、令人悲痛的工作,那是一连串辛劳、优柔寡断的取舍工夫,及急燥、不耐烦的想去再次掌握他曾经听到过的主题的某些细节。临到他身上的乐曲的所有部分,他现在吃力地去分析它,盼望能将它写下。他会感到懊恼如果他不能再次完整地把它找出来。正如他所说,会把他抛向一种绝望的境地。他会每一次都把自己关在他的房间中数天,饮泣、踱步、折断他的钢笔,重复和改动一小节上百次,写下来和以同样次数擦掉它,及第二天又以一种一丝不苟与狼狈的不屈不挠精神重新开始过。他会花六星期在一页上,只期望追踪到初时流露给他的乐音的方式去完成它”(注三十九)。

乔治桑又在她的著作《在马祖卡的一个冬天》(A Winter in Majorca, 1841)和《我平生的故事》(Story of My Life, 1853)中也提到肖邦的创作音乐过程,她说:“他的(作曲)天才被大自然神秘的声音所充溢着,但被改变成为崇高的、相符的音乐理念,但不是卑躬屈膝的、真实外在声音的模仿”(注四十)。
肖邦本人曾这样子去叙述自己创作钢琴协奏曲作品编号11的过程:“有些东西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我的双眼溜进我的脑海里,我喜爱沉迷它,即使它可能全都是错误的”(注四十一),“有一些时间当我感觉到有较大的启示和灵感,(内心)充斥着一鼓强大的力量,逼使我去聆听我内在的声音,和当我感觉到比以前更需要拥有一台Pleyel牌子的钢琴”(注四十二)。

刘超祺博士的分析

肖邦像莫扎特和贝多芬一样,音乐创作有着“神传” 的一面,现在就根据上一段文献的资料,像分析莫扎特和贝多芬一样,去分析肖邦的“神传”因素。

现象一:乔治桑察觉到当肖邦“散步时,他的脑袋自然就有乐思 唱出来”(注三十九)。这现象与莫扎特和贝多芬一样,说出了“神传”意念来的时候是在人处于心境放松、杂念少的时候。因为只有在人心境平和的时候,主意识放松了,其它空间的讯息才能插得进去。乔治桑的观察说对了“神传”意念来的时候人的心境状态。

现象二:乔治桑观察到“乐思会突然出现在琴键上”(注三十 九)。肖邦也留意到“有些东西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觉地通过(他)的双眼溜进(他)的脑海里”(注四十二)。这是“神传”“意念”来的特点,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一样,人不能事先知道“神传”乐曲“意念”“出现”的时间。乐曲的“意念”总是来得“突然”,“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觉地……溜进(他)的脑海里”,完全不能预计,更不能控制。乔治桑和肖邦都说对了“神传”“意念”来去的状态。

现象三:乔治桑这样子描述肖邦在作曲时的状态:“他的创作是自然而生的、奇迹般似的,他无须深思就寻到乐思,完全无须事先构思,乐思会突然出现在琴键上”(注三十九)。肖邦乐曲的“意念”总是“自然而生的、奇迹般似的”,“无须深思”的,“完全无须事先构思”的,因为“意念”是从神而来,人是白白得到的,人只是做“接收”的工夫。乔治桑观察对了“神传”“意念”来的时候人的心智状态。

现象四:乔治桑这样子描述肖邦接收“神传音乐”的一霎那过程。她说:“他的(作曲)天才被大自然神秘的声音所充溢着”(注四十)。肖邦这样子去叙述自 己接收“神传音乐”一霎那的过程:“有一些时间当我感觉到有较大的启示和灵感,(内心)充斥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四十二)。乔治桑用“被大自然神秘的声 音所充溢着”,而肖邦用“感觉到有较大的启示和灵感,(内心)充斥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形容“神传音乐”一霎那的过程。当神的“启示和灵感”来的一刹那,是“充溢”的、“较大的”和“一股强大的力量”的,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和醒觉的过程。这现象与莫扎特和贝多芬一样,他们都说对了“神传音乐”的过程是一股强大的能量。

现象五:肖邦通过“感觉”和“听觉”来接收从神而来的“意念”。肖邦讲述“有些东西……通过我的双眼溜进我的脑海里,”(注四十一),和“有一些时间当我感觉到有较大的启示和灵感”(注四十二)。肖邦通过“感觉”来接收从神而来的音乐“意念”。乔治桑察觉到当肖邦的“脑袋自然就有乐思唱出来” (注三十九),以及“他的(作曲)天才被大自然神秘的声音所充溢着”(注四十),肖邦也觉察到他要“去聆听(他)内在的声音”(注四十二),显示肖邦能“听到”从“神而来的音乐”和“声音”。这些文献更说对了“神传”音乐“意念”“传递”的主要两种模式。但不像莫扎特和贝多芬,肖邦欠缺了通过“视觉”媒介来接收从神而来的“意念”,即是肖邦没有看到与音乐有关的图像、五线曲谱和演奏等。

现象六:从神而来的乐思又怎么样呢?乔治桑观察到神传给肖邦的乐思 “是完整的、高雅出众的”(注三十九),这点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一样。

至于肖邦得到神的“启示和灵感”之后的作曲时的状况,肖邦这样子去记叙:“有一些时间当我感觉到有较大的启示和灵感,(内心)充斥着一股强大的力量,逼使我去聆听我内在的声音,和当我感觉到比以前更需要拥有一台 Pleyel牌子的钢琴”(注四十二)。乔治桑更有详细的记载:“他(肖邦)的创作是……奇迹般似的,……乐思会突然出现在琴键上,是完整的、高雅出众的,……他的脑袋自然就有乐思唱出来,他希望赶快再听到那段乐音,于是在他的乐器上把乐音翻来覆去地弹奏出来,但之后我便目击到他开始最劳心、令人悲痛的工作,那是一连串辛劳、优柔寡断的取舍工夫、及急燥、不耐烦的想去再次掌握他曾经听到过的主题的某些细节;临到他身上的乐曲的所有部分,他现在吃力地去分析它,盼望能将它写下,他会感到懊恼如果他不能再次完整地把它找出来,正如他所说,会把他抛向一种绝望的境地。他会每一次都把自己关在他的房间中数天,饮泣、踱步、折断他的钢笔、重复和改动一小节上百次、写下来和以同样次数擦掉它、及第二天又以一种一丝不苟与狼狈的屈屈不挠精神重新开始过。他会花六星期在 一页上,只期望追踪到初时流露给他的乐音的方式去完成它”(注三十九)。她又叙述:“他的(作曲)天才被大自然神秘的声音所充溢着,但被改变成为崇高的、 相符的音乐理念,但不是卑躬屈膝的、真实外在声音的模仿”(注四十)。

我是这样子去分析肖邦的创作历程:神将乐曲“完整地”、“高雅、出众地”传递到肖邦的大脑的“主意识”中,或甚至让他“听到”乐曲。不明所以的旁人就说他被“大自然神秘的声音所充溢着”和“奇迹般似的”。至于肖邦作曲的过 程可分为几个步骤。步骤一:肖邦首先“去聆听(他)内在的声音”,希望能牢记到从神而来的“神传”音乐“意念”。步骤二:肖邦“希望赶快再听到 (找出)那段(神传的)乐音,于是在他的乐器(钢琴)上把乐音翻来覆去地弹奏出来”。他希望拥有的是一台Pleyel牌子的钢琴,因为只有最上佳、音准最 准确的钢琴才能准确地找回原来接收到的“神传”的乐曲。因为乐曲是“完整的”、“高雅出众的”,肖邦单凭一刻的记忆很难一时间将全部“听到”的乐曲完整地弹出来或谱写下来。于是,往后的日子,他便在琴键上不停地去试,“把乐音翻来覆去地弹奏出来”。那是“最劳心、令人悲痛的工作,那是一连串辛劳、优柔寡断 的取舍工夫”,他希望能完整地将“听到”的乐曲谱写下来。步骤三:当肖邦不能将“听到”的乐曲完整地谱写下来的时候或当他忘记某些音乐细节的时候,他就会“吃力地去分析它,盼望能将它写下”。他会十分“急燥”、“不耐烦”、“懊恼”、甚至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他会每一次都把自己关在他的房间中数天,饮泣、踱步、折断他的钢笔、重复和改动”。他的乐谱改动得很多和很大,甚至需时很久,“一小节上百次、写下来和以同样次数擦掉它、及第二天又以一种一丝不苟与狼狈的屈屈不挠精神重新开始过”。若他回忆起或甚至再“听到”乐曲时,即使乐曲印刷出版了也还要再改,务求达致当初“听到”的乐曲版本。虽然他有高超的作曲技巧,始终都是来自神的乐曲,他几经艰苦、挣扎、甚至经年累月去推敲,才可以将一首首“高雅出众的”、“崇高的”乐曲谱写好。这是现象七。

有这么一种情况发生在肖邦身上,正如乔治桑记载:肖邦“他希望赶快再听到那段乐音,于是在他的乐器(钢琴)上把乐音翻来覆去地弹奏出来”,他恐怕会很快忘记,又以“最劳心”的心境去谱写乐曲。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肖邦身上,只间中会出现在莫扎特身上,没有出现在贝多芬身上。主要原因有四。(一) 莫扎特和贝多芬有惊人的记忆力而肖邦没有,在听完“神传音乐”后要默写出来,对一位没有超乎常人的记忆力的作曲家确是一件非常艰钜的工作;(二)莫扎特和贝多芬有绝对音感而肖邦没有,额外增加了他的记谱及记音乐的困难;和(三)莫扎特和贝多芬有“看到”与音乐有关的图像、“乐谱”和“音乐演奏”等而肖邦没有,肖邦只有“听到”乐音。

结语

Christoph Wolff指出巴赫“相信神是创造主,完美神的创造才是中心……音乐的主题是神与现实世界的媒介”;“莫扎特听完一首乐曲就有能力将它完美地谱写下来;贝多芬似乎有无穷尽的能力去在钢琴上根据乐曲来即兴创作,目击者认为即兴创作的乐曲比他曾谱写下的还要好”(注三十六),他们都具备“神传”的条件。本人十分同意以下一则从一所古老的歌剧院外节录下来的诗句,它正正道出了“神传音乐”的真谛:“巴赫给予我们神的话语,莫扎特给予我们神的欢笑声,贝多芬给予我们神的火焰。神给予我们音乐,使我们可以无须藉说话来祈祷”(注三十七)。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也真的是神所给予的,使他们的音乐能永垂不朽。

——本系列文章节选自刘超祺博士的《我看“全世界华人钢琴大赛”》,有删改。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月15日,展现中国神传文化的神韵亚洲巡回演出在东京的第三场演出,在隆隆的威风战鼓和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前两场的演出所带给东京观众的震撼和喜悦,扫去了东京连日的阴雨寒冷,当天位于东京文化中心文京区(Bunkyo-Ku)的文京市民会堂音乐大厅迎来了众多的观众。会场内阵阵的掌声和滚滚的擂鼓声将春的涌动带给了观众,整个会场荡漾着喜悦和高扬的气息。
  • 2月16日晚纽约州首府奥本尼(Albany)地区居民在斯阁那克特地(Schenectady)市的豪华剧院普罗克特(Proctor)欣赏到了正统中国文化。在这台纽约复兴艺术团担纲的以中华神传文化为主题的大型音乐舞蹈晚会上,绚丽服装和恢宏天幕背景的衬托、中西器乐合奏录制的原创音乐融合巧妙编排的舞蹈,内涵深刻的男女高音独唱和颇具天赋的年轻音乐家的独奏,不断让观众席爆发热烈的掌声。许多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更欣赏节目体现的传统价值和精神信仰的力量。
  • (大纪元记者赵莫迦大阪报导】2月19日当地时间下午2点,继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日本东京和名古屋连续上演5场演出后,神韵晚会在日本西部重镇大阪市的首场演出在当地最负盛名的日本国家放送协会NHK音乐厅隆重开幕。第一个万王下世的剧目帷幕拉开后,满场观众席连续三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展现中国神传文化的神韵艺术,引发了遣唐使故乡人的深深共鸣。
  • (大纪元记者李佳纽约报导)8月23日,新唐人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北美区复赛, 在美国纽约市市政音乐厅(Town Hall)落下帷幕。一天 精彩的比赛中,选手们的规定动作、自选动作,都丰富的展现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 身韵与身法。植根于5千年中华神传文化,中国古典舞以其特有的丰富元素﹐呈现 了跨越时空的传统题材,展示了深刻的内涵﹐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 (大纪元记者周容报导)新唐人电视台特邀享誉全球的神韵艺术团,以纯善、纯美的中国古典舞和音乐节目,杰出艺术家倾力的创作和演出,于2009年1月7日至11日,在著名的旧金山歌剧院(The War Memorial Opera House),1月13日至15日,在库柏蒂诺市的弗林特艺术中心(Flint Center for Performing Arts) ,隆重上演11场神韵新年晚会。届时旧金山湾区的观众将有幸再睹神韵。气势恢宏的现场交响乐队伴奏,将完美再现中华神传文化的博大精深。
  • (编者按:刘超祺博士是一位儿童音乐教疗学家及教育专家。他创作了超过200首乐曲,自1981年成为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刘超祺博士在本系列文章中详谈了他作曲的奇特经历和他对西方音乐大师们作曲状态的独特见解。)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