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教本介绍

中国相声史《“俳优”和“相声”》(下)

以语言为手段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俳优”以“善为笑言”的“笑”为特征,“言”为手段。若无言、笑,则无从谈起,足见“言”的重要性。仅从上面例子就可以看出,“俳优”的语言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构成浓郁的喜剧风格。尤其是隐语、反语、夸张语的妙用,更值得注意。

*隐语
所谓“隐语”类似猜谜,“俳优”最喜欢用。为什么呢?一来利于讽刺,二来便于招笑,可谓一箭双雕。相声则更为拓展,专有以猜谜为内容的段子,如《 打灯谜》:
……
甲︰ 我若说一个,你就猜不着。
乙︰ 没那事儿!
甲︰ 您听这是什么︰“哧啦!”
乙︰ 好嘛,我那儿啰吧啰吧说了半天,到他这儿“哧啦!”完了,您这打一个什么啊?
甲︰ 食物。
乙︰ 这……没吃过“哧啦!”这是什么啊?
甲︰ 煎面饼的。
乙︰ 煎饼怎么会“哧啦!”呢?
甲︰ 饼铛是热的,面糊是稀的,舀一勺面往铛上一倒,拿板一刮,“哧啦”一张!
乙︰ 好嘛,煎饼啊!您再说一个。
甲︰ “哧啦!”
乙︰ 刚才那个没猜着,这个更猜不着了。
甲︰ 我又煎了一张!
乙︰ 又煎了一张?
……
*反语
实际上是故意正话反说,常常与讽刺挂钩,例如“俳优”记载中《优孟衣冠》就是典型的例子,相声里也常用这种手法,如传统相声《论捧逗》的“底”︰
……
甲︰ 具体的来说,您的语音清脆、口齿伶俐、表演生动、逗捧俱佳,说学逗唱是无所不好,您可称得上是一位全才的“相声艺术家”。
乙︰ 您可太捧我啦!
甲︰ 不是捧您,全国的相声演员谁不尊重您哪?您是“相声界的权威”!
乙︰ 哪里哪里。
甲︰ 您是“相声泰斗”!
乙︰ 不行不行。
甲︰ “幽默大师”!
乙︰ 好说好说。
甲︰ “滑稽大王”!
乙︰ 好嘛。
甲︰ 是这样子,现在您的艺术成就这么高,您要是再继续的肯定优点、克服缺点,发扬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甭多了,再三年吧……
乙︰ 怎么样?
甲︰ 您就赶上我啦!
乙︰ 噢,原来还不如您啊!
……
*夸张语
“俳优”的语言是高度夸张的,而且常常与铺陈结合使用,效果更加强烈。这一传统为后世的相声所继承,如《卖布头》︰
……
甲︰ 再给您换一块黑的,这块是“德国青”。
乙︰ 对,过去说德国染料好。
甲︰ “这块‘德国青’啊,怎么这么黑啊?……它气死张飞不让李逵,赛过唐朝的黑敬德嘞,在东山送过炭,西山挖过煤,它又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
乙︰ 啊……又来了!
甲︰ “这块‘德国青’,真正德国染儿,真正是德国人他制造的这种布儿的,外号叫‘三不怕’︰不怕洗、不怕淋、它不怕晒啊!任凭您怎么洗,它不掉色啊!”
乙︰ 噢,“德国青”。
甲︰ 不,白布。
……
有的相声夸张幅度极大,甚至近乎荒谬,但因有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反而别具情趣。

﹙第一章结束,第二章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明】:
    《蓝桥会》也做《初世姻缘》,取材自民间故事。与梁祝故事,苏三故事合称为《三世姻缘》。一般分为两本,本段是头本,叙述魏景元(源)与蓝瑞莲井台相遇;尚有二本叙述二人夜赴蓝桥、双双被溺的内容。
  • 【说明】:
    《蓝桥会》乙本即第二本,跟头本是相连的两段,目前只存唱词四落五十句。
  • 【说明】:
    《蓝桥会》也做《初世姻缘》,取材自民间故事。与梁祝故事,苏三故事合称为《三世姻缘》。一般分为两本,本段是头本,叙述魏景元(源)与蓝瑞莲井台相遇;尚有二本叙述二人夜赴蓝桥、双双被溺的内容。
  • 【说明】:
    《黛玉焚稿》出自清代林小窗所作子弟书《露泪缘》。后经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将其中的第四回<神伤>与第五回<焚稿>两回合并成为一段,冠以今题。改编时,对<神伤>的原文作了删减,<焚稿>部分则依<神伤>的辙钧,唱句改为江洋辙。基本保留了原词,仅把句尾字词加以变化。
    《黛玉焚稿》是白云鹏著名曲目之一,白派传人均擅演。本段唱词依阎秋霞演唱本校订。
  • 【说明】:
    《黛玉焚稿》出自清代林小窗所作子弟书《露泪缘》。后经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将其中的第四回<神伤>与第五回<焚稿>两回合并成为一段,冠以今题。改编时,对<神伤>的原文作了删减,<焚稿>部分则依<神伤>的辙钧,唱句改为江洋辙。基本保留了原词,仅把句尾字词加以变化。
    《黛玉焚稿》是白云鹏著名曲目之一,白派传人均擅演。本段唱词依阎秋霞演唱本校订。
  • 【说明】:
    《黛玉归天》是白(云鹏)派重要曲目之一,出自韩小窗之子弟书《露泪缘》第九回<归天>,又名《别紫鹃》。亦有接连第十回<哭玉>一起演唱者,两大段辙韵并不统一。名为《哭黛玉》。
    《黛玉归天》在演出时因演唱者不同而词句略异。近年演唱时多删去开头“满城风雨重阳近…”以下六句及后段“倘若是你有一个好和歹…静心调养少悲哀”六句。
  • “俳优”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刘向《列女传‧孽嬖传》 、《左传‧哀公二十八年》、《国语‧越语》、《管子‧立政九败解》、《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穀梁传》里都有关于优人只字片语的记载。
  • 关于“俳优”的活动,古代文献中记载最详的当推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太史公自序云:“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他们滑稽人物的“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并不是油腔滑调,言不及义,一味引人发笑,而是蕴有深意。
  • 论及“俳优”和相声的关系,首先应当说明,二者之间不能简单的画等号;有人把“俳优”看做是“古代的相声”,这不过是比喻的说法,并非事实。但二者之间确有相似之处;尤其“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 “俳优”他“善为笑言”、“令人主喜悦”,核心是个“笑”字。没有“笑”就没有“俳优”,“笑”是“俳优”活动的神髓,“俳优”所使用的手法酷似相声所使用的“包袱”,,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