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指中央土地调控政策难奏效

标签:

【大纪元4月17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安培报导)中国国土资源部近日公布全国滥用土地案件清查结果。中国有学者指出,很难看出中央的土地调控政策有什么大的成效。

中国国土资源部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1月中旬结束的“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共有3万多件土地违法案件被查处,2,700多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500多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案件中,土地违法使用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未批先用,一种是违规扩大工业用地规模,还有的是以租代征。北京大学经济学者夏业良教授说,中国各地违法用地问题非常严重—

夏业良:“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以政府的名义或者以公益的名义出面,然后把农民的土地以非常低的价格弄到手,然后转手交给开发商按照市场价格出售。这中间的暴利一个是让那些官僚阶层或者一些利益集团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另一方面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带有很大欺诈性,欺骗性。还有一种是强制性地剥夺农民的土地。现在这个土地的冲突、利益、矛盾激化可能是下一轮社会冲突的焦点。”

中国自2006年起提出要设立土地督察制度,国土资源部设立了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并向地方派驻9个土地监督局。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直接查处违规占用耕地,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等4类土地违法案件。“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就是由这些部门开展的。北京的宪政学者陈永苗先生注意到,这些土地调控政策都没有什么新意—

陈永苗:“因为从90年代以来实行财税分税制,大部分税收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没钱,就迫使他通过卖地来获得财政的资金。2008年以后,中国政府看到了这种情况就想调整,叫做土地整顿也好土地风暴也好,从03年到今天已经喊了N次了,效果都不是太大。”

资料显示,中国一些地方政府除财政预算外,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出让金,比如浙江绍兴县2003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19亿多元人民币,将近占该县预算外收入的70%。陈永苗先生说—

陈永苗:“地方政府卖地的潜规则是在地方进行的,那税制没有改革,地方还是要靠这个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实行的是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政策,农民承包土地期限是30年。但是,近年来各地滥用土地现象使失地农民每年以几百万的速度增加。夏业良教授认为,土地问题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回归自然—

夏业良:“土地这方面的事情不是缺乏法律,也不是缺乏规定,而是成了这样一个根本利益的协调机制。最终的出路还是土地的私有化,因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里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土地私有制。也就是说,土地只能通过市场的自由交易来决定。而不是说由某一个权威部门来假借公共用地的目的、公益性的目的来骗取土地,然后,再进行商业上的转手倒卖或者是商业开发来获得巨额利润。很多地方官员的腐败都是跟这样的腐败案件密切相关的。”

官方数字显示,2005年时,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到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学者称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中国论语热反映出中产阶级渴求?
失地农民可能出现更多要求土地私有运动
政见发表 谢长廷:两岸共同市场万万做不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