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造化与心性修养──

天人合一的树石艺术

文/王懿德 图片提供/高雄市树石艺术协会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观赏树石艺术,可以看到创作者感受自然,领悟人生的巧夺天工,还能让沉淀心灵,陶冶性情更可以变化气质与提高品德。

在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人与自然是本然的一体,造化的真理蕴含在自然万物之中,也体现在人修心养性之上。

领略造化之道 怡然自得看人生


金牌奖,雅石,33×17×16,谢进兴。


总冠军,(入选全国展),真柏,85cm,Junaperus chinensis,张淑芳。


金牌奖,(入选全国展),小品成组,Mini-sized bonsai,寿娘子 18cm 黑松 刺葱 榉木 翠米茶 矶山椒,洪焕钟。


金牌奖(入选全国展),福建茶,91cm,ehretia microphylla,苏子钦。


银牌奖,雅石,22×30×15,余福松。


席饰,金牌奖,李氏樱桃16cm Muntingia calapural;寿娘子16cm Permna obtus ifolia;福建茶21cm Ehretia microphylla,吴峰州。


金牌奖(入选全国展),榕树,90cm,Finus microcarpa,杨正雄。


银牌奖,雅石,28×8×8,张明干。


银牌奖,福建茶,96cm,ehretia microphylla,黄清全。


铜牌奖,黄槿,上下80cm,Hibiscus tiliaceus,吴峰州。


铜牌奖,雅石,42×13×23,吴其崑。

一株苍劲的五叶松、一块嶙峋的奇石、一片意境的悠远,都是心灵升华的感动。欣赏树石艺术,让人仿佛置身自然,体验造化。欣赏者可以看到创作者感受自然,领悟人生的巧夺天工,还能让沉淀心灵,陶冶性情更可以变化气质与提高品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在林木苍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中,追求道德的提升,探究人生的真谛。寄情山水让人领会山水之乐,更能领略造化之道,进而超脱人生顺逆,怡然自得看人生。

陶渊明弃官归隐,寄情于自然山水返璞归真,他在《归园田居》中提到: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在自然中他能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美,更让他领略一生乐天知命怡然自得的价值。

《中庸》提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造化的真理就是“性”,依循造化真理“性”而行的生命就是道,领略天命成为道就是教育的本质。

那如何领略天命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由书中探寻真理,也有人在大自然中领略造化。古人云:“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当人寄情山水,与大自然融成一体时,即可修心养性更能领悟大自然蕴藏的道理。
观赏树石盆景 体验造化之美
树石艺术既是自然景趣的演译,又是造化之理的再现,欣赏树石艺术时,无须登山远行,山水情趣尽然历历在目。欣赏玉山圆柏盆景,不需要攀登玉山,即可欣赏玉山圆柏曲折盘桓状、常绿优雅的树姿,更可感受在高山峻岭上,寒风侵袭,玉山圆柏顺应环境考验,坚韧的迎向未来。欣赏奇松怪石盆景,犹如登黄山,看尽古朴苍劲曲的松树与历经岁月洗练的奇石,让人感受到人在天地悠悠中的渺小。

树石艺术将大自然的造化重现盆景之中,人欣赏树石盆景,就等于置身在大自然中,遨游造化之功,领悟天地之理。难怪苏轼以“试观烟雨山峰外,都在灵台一掌间”来形容树石艺术的感动。

观赏树石盆景,即时体验自然造化之美的再现。这种美体现在雅石的形状与意涵;也体现在树形树姿的展现;更体现在创作者的创作技巧与心性修养。易云“道形而上,艺成而下”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是道德心性的具体展现,唯有真正体悟自然之理,才能真正触动观赏者,在心灵深处引起共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家住台南县新化镇唪口里,现年83岁的退休军人马景寿投入树石艺术盆栽已30多年,他钟爱树石跟一般人最大的差别,是他把树石之美当作中国固有文化,以老庄哲学观点取得树石的自然,不采人工雕琢,并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豁达人生观,从树石世界看人生。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