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鲜感不再 黑琵热潮逐渐冷却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荣祥台南市29日电)国际保育鸟类黑面琵鹭1990年代在台南沿海被发现后,让台南湿地逃过被开发的命运,台湾在保育界也声名大噪,但随着稳定成长,黑琵新鲜感不再,受关注程度也大幅降低。

“想起10年前,不管黑琵南下度冬或北返南北韩交界繁殖地,普遍受到媒体及众人的关心,如今黑琵不再聚焦,真让人感叹”,一名长期调查观测黑琵动态的保育人员感叹。

黑琵在1990年代被发现长期在台南沿海度冬后,保育界为之疯狂,各种调查不断,有媒体记者因撰写黑琵报导得奖,政府补助研究经费源源不绝,摄影师涌进台南湿地争相捕捉黑琵的一举一动,以黑琵为主角的保育团体相继成立,引爆黑琵热潮。

2002年冬天,黑琵在台南沿海感染肉毒杆菌,死亡73只,另有10多只被送到台南县家畜疾病防治所救治,中央和地方联手展开如何防治,连日本、韩国的学者专家都特地到台南取经,让黑琵知名度达到顶点。

黑琵在台南有多重意义,不只二度阻遏台南沿海工业区的开发,更间接或直接让台南县市各自成立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及黑面琵鹭保护区,台南湿地得以完整保存;黑琵也使台湾在国际保育界占有一席之地,显示台湾对保育不敢轻忽。

每年年初的全球黑琵普查,台南沿海是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台南栖地,全球黑琵至少少了5成,黑琵在台的数量,往往是媒体和保育界的焦点。

完整及持续的保护关心,让台南栖地成为黑琵的乐土,但新鲜色彩也迅速褪色;黑琵中毒事件后,被保育人士誉为媒体焦点的黑琵,渐渐失去关注,想见诸报纸角落都不太容易。

台南市野鸟学会人员说,台南沿海黑琵数量近几年来一直未创新高,黑琵滞留台南沿海的纪录又中断,除了去年底又发生黑琵感染肉毒杆菌外,黑琵似乎难再受到关注,这也显示黑琵已成为台南沿海的一部分。

黑琵新鲜感虽不再,但不代表黑琵不重要,毕竟黑琵象征台湾未和保育脱轨,在过度开发的质疑中,黑琵真的让台湾保育不会有口难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