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故宫展出康熙皇帝传位“遗诏”真伪

人气: 43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明宗台北8日电)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康熙皇帝传位“遗诏”真伪,引起史家不同讨论,雍正皇帝得位的正当性,史家也各有评断,却增添民众欣赏展览的趣味,借此亲近历史,了解清代宫廷制度。

这份引人注目的康熙遗诏,清楚以汉文载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既无涂改痕迹,就无坊间传闻“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的“矫诏”疑虑,成为一份雍正皇帝得位经历的珍贵史料。

不过,据史家指出,康熙皇帝是在康熙61年11月13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驾崩于北京畅春园,却在3天后的康熙61年11月16日(公元1722年12月23日)才“颁大行皇帝遗诏于天下”,即雍正皇帝登上皇位后3天才公布这份文字遗诏,开启雍正皇帝得位是否具正当性的争议序幕。

有趣的是,根据史料,当时宣读遗诏时,仅宣读满文,未宣读汉文,还有御史上书弹劾相关官员,雍正皇帝则以“宣读清字诏书时,大小臣工既已共闻,即与宣读汉字诏书无异”回应。据“这一夜,雍正夺嫡”作者丁燕石解读,这是雍正皇帝警告大小臣工,“不可以搞族群问题”。

综览史册,雍正皇帝得位正当性与否,始终是专业史家深入钻研,或市井小民茶余饭后的热门历史议题之一,但牵涉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也成为雍正皇帝在位时的“最敏感神经”。

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发生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的“曾静事件”。当时一位秀才曾静指雍正皇帝“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任佞”,引起轩然大波。

原本这桩“叛乱案”应在人头落地的恐怖镇压下收尾,但雍正皇帝却借此一事件“逆势操作”,将外界指控与自己的辩驳合刊为“大义觉迷录”,随即大量发行,并让“悔过”的曾静师徒到河南宣讲这本书,甚至还于书中透露少许关键的康熙皇帝驾崩夜曲折,希望“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自己并未谋父矫诏。

虽然雍正皇帝在世时曾下令将来子孙不得再追究曾静师徒罪责,但他驾崩后,乾隆皇帝继位不到2个月,就“凌迟处死”曾静师徒,雍正皇帝苦心孤诣的“大义觉迷录”也全数回收销毁,并严禁民间私藏。

这段历史不但启人疑窦,也吸引后世学者关注,连历史学者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都曾撰写“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Treason by the book)”探讨。

清朝覆灭后,相关争议仍未止息。中国大陆1980年出版的“由皇帝到公民”指出,末代皇帝溥仪与弟弟溥杰幼年在皇宫玩耍时,无意间发现康熙皇帝亲笔“授位十四子”遗诏,引发学界辨正与讨论,后来溥杰接受学者访谈时虽澄清,当时发现的并非康熙皇帝遗诏,但已为这项争议再添一笔。

斯人已矣,即使雍正得位的历史纠结难有定论,后人仍可借故宫特展的珍贵文物亲炙皇室风采,重温雍正时代温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