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童年看戏

文/乡韵
【字号】    
   标签: tags:

童年家在东部,镇上有家戏院,长年邀请了全台名剧团轮番上演“大戏”(歌仔戏之俗称),每逢假日我们这些小萝卜头便跟随大人的身后“混”进戏院。之所以称“混”,是因有时候跟的是陌生人,而当收票员索票时,孩子只要朝前孥孥嘴,通常便能过关,其实说穿了是守门人不与孩童计较。

进得戏院,只见万头钻动,人声鼎沸,除了交谈的嗡嗡声外,尚有咳嗽、吐痰声,儿童的嚎哭声,以及穿梭奔跑于走道上的木屐声,妈妈们呼唤孩童的高亢声,卖冰棒、口香糖、香烟的小贩此起彼落的叫卖声,外加随地可见的红槟榔汁,以及空气中弥漫的蓝色二手烟雾,令人恍如置身于昔日之“大杂院”,又似面对“战场”般心神不宁,幸而锣鼓响起,便即鸦雀无声,儿童也不再笑闹。

台上演啥戏码?剧情细节如何?孩子通常不在意,也领悟不来,在意的是“小生”(通常由女子反串)扮相俊否?举手投足可风流潇洒?果然,则给予最高评价。

其次则爱论断“苦旦”(即平剧中的“青衣”,通常扮演正派妇女,如名门闺秀,小家碧玉之类)是否端庄?演起苦戏来,够不够“悲苦”?通常以泪流越多,诉苦越哀怨为“上选”,而剧团编导深谙观众心理,为达此一效果,通常令苦旦一身素服,脸蛋以油质化妆品涂得油光水滑,立即予人泪流满面之错觉,加上声声怨慕泣诉的台词,常惹得台上台下哭成一片。

再次则留意“花旦”(通常扮演开朗、大方的女性或为人牵线的俏丫环),是否明媚俏丽?但满头珠翠鲜花,唇红齿白,美目流盼,妙语如珠,声似银铃者,则评为够格。

剧情通常是老套,无非教导忠孝节义或歌颂男女爱情之类,而后者由受女性观众喜爱,多半叙述落难公子获多情小姐赠金于后花园以鼓舞前程,一见倾心,进而私订终身云云,翻来覆去的演,而观众们非但不嫌烦,且津津乐道。

孩子们模仿力尤强,回家后每爱于日常游戏中如法泡制一番,如笔者老家后院空地,即为姊妹们之天然舞台,常由二位长姐扮小生及小姐,笔者及妹妹则为丫环,剧情由大伙儿胡编乱凑,结局经常是:小生与小姐及丫环们在一番莫名其妙的眉来眼去之后,众“女士”们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冒牌”小生的妻妾小姐,总之是演得如醉如痴,不亦乐乎!

犹记有回某剧团公演历史名剧─“句践复国”,未演先轰动,笔者也躬逢其盛,其中有一情节至今深刻难忘:即当越国美女─西施出场之刹那,非但震撼全场、惊为天人,便连舞台上原本斜倚于龙座上的吴王夫差,也顿时目瞪口呆,倏地起身,一副不知所措的神情,此时,只见美艳绝俗的西施,淡扫蛾眉,薄施脂粉,一身曳地素净白纱,配合古乐缓缓起舞,姿态千娇百媚,而夫差则亦步亦趋地紧随其后,失魂落魄似地,令人忍俊不禁。

歌仔戏之所以至今不衰,我想除了乡土气息浓厚之外,弘扬仁义伦常的情节,能感化人心才是主因,此外,悠扬悦耳的唱腔,俚俗的对白,流露着人性的善良与纯真,也是吸引人的另一缘由。

早期的歌仔戏与今日电视上播出的,有所不同,最早的歌仔戏是酬神庙会中,临时搭棚上演的野台戏,不论唱念、做、打,都透着即兴的意味。后来搬上舞台,不但灯光布景较考究,剧情也有完整规划,角色更是生、旦、净、丑皆备,然偶尔穿插不合理之情节,如古装侠士持现代“手枪”射击恶棍,或文质彬彬小生突然唱起:“我爱我的妹妹呀!”等台语流行歌曲之类,令人啼笑皆非。

今日电视上的“文明歌仔戏”,又是一番新貌,不但唱腔更委婉动人,对白唱词也趋于精致,有些且拍成历史连续剧,如十多年前台视推出由杨丽花小姐与香港名女演员冯宝宝小姐合演的历史名剧─“洛神”,即属之。播出后堪称脍炙人口,但愿今后还能看到更高水准的作品,使歌仔戏的精髓能代代传承,日新又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童年时有一个茶贩,远从松柏坑挑着担子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叫卖,30年来他的身影仍然萦回脑际,时常让我忆起担子里甘醇厚韵的茶香。
  •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回忆里都少不了那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那可爱可亲的人物、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至今都萦绕在我们心头。它教会了我们人生的哲理:做人要诚实、善良,正义必然战胜邪恶。小时候我们深深相信这些故事都是真的,也把自己想像在童话世界里。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把童话当作幼稚的代名词,又怎能想到很多童话故事的描写都是真实的存在。
  • 我1972出生于爱尔兰。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孩,还有两个哥哥。后来又添了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们看起来相处还不错。我母亲个性温和,我们乖的时候,她会微笑以对,为我们轻声而歌,不乖的时候,她会把我们叫到一块,讲道理,告诉我们以后别再犯错。我父亲是个爱尔兰士兵,白天我们见不到他。但我对他记忆犹新,我记得同他一道晚间在田野漫步,数牲口,挤奶牛。
  • (中央社雅加达7日法新电)美国大使馆今天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明年将访问印尼,以“展示美国与印尼双边关系日增的重要性”。
  • 都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付出一分收成
    又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下什么收获什么
    那么如果可以
    全心全意希望

    种童年能得童年
    让我再享受一次
    一次无邪的童年

  • 全新三维立体技术制作的经典儿童动画影片《阿童木》(Astro Boy) 今日(10月23日)在全球同步开映。对于八十年代在中国长大的朋友们来说,阿童木是一个熟悉而又值得怀念的形象,伴随了一代人美好的童年时光。动画连续剧《铁臂阿童木》出自于日本漫画界一代宗师手塚治虫的首部连载漫画作品,从1963至1966年首播,并在八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分别翻拍重映,至今不衰。
  • 10月16日,美国各大影院开映儿童幻想片《野兽家园》(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此片改编自美国著名儿童作家自写自画的儿童著作《野兽出没的地方》。该书自1963年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当时美国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之一。影片导演琼斯(Spike Jonze)也对此书极为钟爱,故以将书里的故事内容进一步发挥,搬上了银幕。
  • 在《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两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样,秋水长天一色的淡然,也充满了怡然与明净。然而,我喜欢夕阳不仅是因为天地间悠悠的美景,更是缘自于童年,一位老人在夕阳西下时的小路上牵着我的手,走过了数不清的日子。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