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儿脑性麻痹患童 中医门诊照护计划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传统医学科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小儿脑性麻痹是指胎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或损伤,而引起的以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和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疾病。其基本表现为站立迟缓、行走迟缓、发展迟缓、牙齿发育迟缓、语言迟缓,或头软无力、不能抬头;手无力、不能握拳;下肢瘫弱;口唇软而无力、不能咀嚼;皮肤松缓、肌肉软而不长,或相反的一种现象:头项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等。它是西医病名,在中医学科中还没有专有病名,属于中医学中“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

目前治疗的方法是利用复健,刺激小儿肌力,重建脑内回路,使他能做到生活自理、语言表达,进而学习能力与正常小孩一般。至于中医方面,针灸对于刺激脑神经回路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推拿治疗和中药治疗也陆续证实对小儿脑性麻痹患者有治疗效果。针刺治疗脑性麻痹能缓解肌张力,提高肌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推拿治疗具有纾经、理筋、整复、祛瘀、活血、改善内脏功能作用;中药治疗更注重从患儿整体调理出发,给予辨证分型治疗,治疗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另外,“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有的经络都汇聚在头,头皮针对于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及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病程短、年龄小、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也就是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小儿脑性麻痹的首要条件。3岁以内的患儿,大脑处于迅速发育过程,如接受早期治疗,能使受损伤的脑组织所支配的功能得到较为有效的代偿。中医治疗方法再与现代复健方式及其他治疗,如:药物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语言训练、感觉统合治疗、矫形器等治疗手段进一步结合,能够早一步改善患儿的症状。

(资料来源:台北医学大学健康快递电子报第109期2008年4月号)◇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