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国观光客赴台人数三月暴增9万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5月13日讯】(新纪元周刊记者邵亦报导)编者按:春暖花开时节,中国观光客来台人数暴增。台湾的食宿、交通等供不应求,以及低价竞争,造成旅游品质低落,并衍生许多问题。

中国观光客来台人数三月暴增约九万人,是否真的带来大量商机尚未明显浮现,但陆客来台的食宿、交通由于供不应求又低价竞争,造成旅游品质的低落,已经衍生许多问题。堂堂的故宫博物院像个卖“翠玉白菜”的市场。这些问题让台湾社会不断在讨论是否为了“量”,不顾“质”了。

陆客:“吃饭好像打仗”

大陆客来台观光最爱几个景点?阿里山、日月潭、故宫博物院皆在其中。阿里山风景秀丽闻名中外,成为旅行团指定必到景点,陆客从一开始每天平均两百~三百人、增加到目前的两千~三千人,四月十九日单日入园陆客更达四千三百七十人,是开放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天。

阿里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统计,为期一个月的樱花季涌入三十万人次游客,其中陆客占六万九千余人次。三月二十二日单日有两万七千余人入园,创下开园六十多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有五年带中国团资历的张导游说,在陆客团必去的阿里山上,当地的餐厅根本无法容纳,餐厅脏乱、菜难吃,用餐还得排队;有些团被迫排在早上十点半吃中餐,最晚的要等到下午两点半才能上桌,导致“吃饭好像打仗”。

曾经来台湾旅游的苏州王小姐就说,朋友间流传的笑话,“没到过台湾阿里山,终身后悔;去过台湾阿里山,后悔终身。”


陆客来台,造成阿里山的游客量破六十年来的纪录。(摄影∕苏泰安)

故宫成“白菜”市场

大陆客到故宫最喜欢参观“翠玉白菜”,也带动了周边商品的买气,不少厂商都锁定翠玉白菜开发文创商品,有翠玉白菜金饰、随身碟,连肉干的外包装都印上它。但是慕名翠玉白菜而来参观的人潮,让故宫成了另类“菜”市场。

张导游说:“故宫已经不是文化殿堂,根本是菜市场。”有一次,同时间有五十几团进入参观,根本无法解说。其他地方同时有一、二十团也是常态,这样的旅游毫无品质可言。

另一名导游阿正也说:“故宫变成菜市场,看个翠玉白菜要排队三、四十分钟;就连用餐、上厕所都得排队。”“超过承载量”的现象,在旅游的每个环节处处可见。还有导游说,故宫人声嘈杂、“翠玉白菜”展间人满为患、甚至有中国领队混充台湾导游,真是一团乱。

故宫院长周功鑫表示,故宫将重点配置专业解说员,协助“翠玉白菜”以外的精华展间进行导览,让游客不会因为排队等待看“翠玉白菜”浪费时间。目前“翠玉白菜”与“肉形石”所在的三○八室太小,同时间最多只能容纳八十至一百人,故宫计划最快在明年把两者挪出三○八室,至更大的展室,应可容纳更多参观人数。

游览车不足 陆客被放鸽子

陆客来台人数自三月中旬开始快速增加,根据内政部移民署统计,一月平均每天六百三十一人;二月平均每天五百九十三人;三月倍增至平均每天一千九百四十六人;四月上半月平均每天达两千九百四十五人,逼近三千人单日上限;四月十六日以后增至平均每天四千一百人。这些人潮造成的是缺饭店、缺餐厅、缺导游,也缺游览车。

四月下旬,位于台北市的一家旅行社,四天内让十六个团四百九十八名大陆旅客无游览车可搭。虽然当时经过相关单位的安排,陆续找到车辆替代,让旅客得以继续后面的旅程,但是严重的暴露旅行业者为抢生意争先恐后的心态,与台湾交通配置无法承载大量陆客涌入的问题。

有旅游业者说,为了抢团,有些业者甚至低价揽客,抱着“先收再说”的心态,“放鸽子”事件将只是问题冰山的一角。还有相关业者透露,过去一个月,中国观光团雇用的游览车,车资已经由一天七千元(台币,下同)含司机小费与过路费,涨到一万二、三千元。台北市游览车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张振华估计,目前合理行情应在九千五百元至一万一千元间,比之前约涨一成五至二成。

台湾观光巴士董事长徐梦育希表示:“台湾现在车辆、导游根本都不够,现在要订车,得等半年才有车,六年才能回本,政府能保证未来六年市场都这么热吗?”况且,有了车,还得有训练精良的驾驶,随便找人开,反而更危险。他建议政府订出逐步开放观光客的门槛,成长要维持稳定,不要冒进,业者有所依循,也才敢放心投资。

低价团充斥是目前最大隐忧

前交通部长蔡堆日前曾经对大量陆客来台的品质表示看法。他说:“低价团充斥是目前最大的隐忧。相信交通部与观光局也都看到此一问题,关键是要赶快拿出解决办法。如果放任旅行业者削价竞争,最后一定是价格烂掉、台湾的观光市场毁掉,别说中国观光客来台效益不见了,原本喜欢来台观光的外国人也不敢来了,台湾将得不偿失。”

一名网友在部落格提到,“台湾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可以学习日本旅游业的干净、服务的精致化,而现在没有限制的大量观光客只会把原本就很糟的旅游品质搞的更糟。故我认为应该限制来台的陆客数量,有限制,才会让人觉得神秘且想来,并努力提升国内的旅游品质,否则这一两年很多人来,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人想来了,无异于饮鸠止渴。”◇

本文转自【新纪元周刊】120期“焦点新闻”栏目(2009年5月No.2刊)(题目略有改动)
http://mag.epochtimes.com/122/6311.htm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