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七星庙

佘洪一念放松造成局势大乱
袁荣易
font print 人气: 91
【字号】    
   标签: tags:

《七星庙》又称《佘塘关》,是芙蓉草(赵桐珊)的常演剧目,原来是一出梆子戏,芙蓉草饰演活泼聪慧的佘赛花,不慌不忙,解开一桩被父亲搞砸的婚事,而能嫁给自己的意中人。

从前的婚姻有父母做主。佘赛花的父亲佘洪,将女儿许配给杨家(杨继业),但是一念的干扰,他竟又将女儿许配给崔家(崔龙)。这下事情糟糕了,一家女儿吃了两家的茶,这两家谁也不肯退让。佘洪拿不出解决的办法,佘赛花怎么经历这个死关?


《七星庙》佘赛花(朱民玲饰演)带着女兵行围打猎,手拿鞭子代表她骑着一匹桃花马。


佘赛花(朱民玲饰演)骑马奔驰而过。台湾戏曲学院附设复兴国剧团演出。

佘洪的一念之差,造成局势大乱。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原始的演法,可能比较容易了解佘洪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可能有某种心结,以为嫁给崔家能多给女儿一些什么。但1960年共产党说是为了提高思想、提高艺术,硬将受到欢迎的《七星庙》改造成《佘赛花》,原来父亲佘洪的角色(丑角),一拆为三:佘洪成了无知的老糊涂,另外多了个专出馊主意的佘英(佘赛花之弟)、及专门说谎造谣的呼延平(佘洪的同事)。活脱三位党代表,没正经事,专门搅局。为的是给人洗脑,你看党代表多能干,让大家都动起来了!读过“九评共产党”的人,一下子就能拆穿这个技俩。

新剧佘赛花,变成杀伐决断的主导者,她急切的抓紧自主权,是个刚强的革命女将,她说打赢她的才能娶她,她“很轻松”的打赢崔龙,又“很轻松”的故意输给杨继业。佘赛花这么爱自我主张、这么爱出风头,应该把名字也改为“佘赛男”才是,其实传统女性不是这个样子的。


佘赛花(朱民玲饰演)美丽的掏翎身段。身段指导为戴绮霞老师。


佘赛花(朱民玲饰演)两手掏翎的身段。

原本《七星庙》,佘洪偏爱崔家多一点,使得佘赛花压力大增。不过,佘赛花心中自有定见,她不任性,她没有闹脾气讲些女权主义的话。这使乱子不会变大,事实,冷静的面对,乱子就变小了。而且她没有为了嫁给杨继业,不管父亲的为难感受。佘赛花是柔顺的,而杨继业则是着急、冲动,他才是阳刚的。


佘赛花与杨继业比武。

原剧佘洪伙同崔家来打杨继业,在自卫之下杨继业竟打伤准岳父佘洪,佘赛花因此出来追杨继业报仇,追到七星庙里,这场关键戏,相当浪漫与温暖。杨继业纯真的追求佘赛花,结果是添乱子,他没有佘赛花的理智与冷静;感情受挫,徒生事端,使事情变得棘手。但最后福至心灵,在七星庙里他化解灾厄,获得美人的芳心。观众也都了解,这错不能算在他头上。


佘赛花(朱民玲饰演)与杨继业(赵扬强饰演)不期而遇。


佘赛花(朱民玲饰演)与杨继业(赵扬强饰演)的双人翎舞。


两家争婚局势大乱,中为佘赛花(其后为佘洪,周陆麟饰演),右为与杨继业争婚的崔龙(曾汉寿饰演)。

新编《佘赛花》,七星庙里这场戏,佘赛花是听呼延平造谣以为杨继业杀死弟弟佘英才追到庙里,询问之下知是误会,就允诺婚事;没有原剧佘赛花的宽容与杨继业的真心,而感觉像儿戏一般。这种轻薄的编法,只能让人想到编剧很感谢小人的挑拨,这是党文化逻辑:感谢流氓地痞的参与斗争,才有共产党的“新社会”。如果正常编下来,佘赛花有这么高强的武功,这么刚硬的个性,在盛怒之下,应该一刀劈死杨继业,怎么又一下变软去听杨继业啰唆?转的未免太硬,性格前后不一致。好好的戏,被共产党改的可真够别扭。


佘赛花与杨继业比武,杨继业差点败阵。


两家的父亲杨衮(张德天饰演)、崔子建(阎伦玮饰演)在场外也打起来了。

原来《七星庙》塑造的佘赛花,具备传统女性柔德,她的柔调和了男人过刚的一些失误(父亲佘洪的偏见、杨继业与崔龙的争执)。不懂刚柔相济的道理,致使新编戏将剧本重心,由命运弄人显出女性的可贵韧性,改变成迎合革命,制造扭曲的刚强女性,把坤德的温和与包容贬值了。

在从前只会把这种女人视为母夜叉,其实佘赛花的形象根本不是这样的。从前大家心目中的佘赛花,由至今尚存的资料中仍可想见。如,胜利唱片刘芝兰《七星庙》梆子的唱段,这是当年中路梆子辉煌状况下所塑造的佘赛花。


在七星庙里面,杨继业(赵扬强饰演)向佘赛花(朱民玲饰演)求情。


在庙里面,佘赛花(朱民玲饰演)仔细端详杨继业说话是否出于真诚。

那时还流行两句谚语:“前晌看了七星庙,后晌再看梵王宫”。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原为梆子花旦演员,《梵王宫》是他的拿手戏,改成京剧一样受到欢迎。荀慧生(艺名白牡丹)与赵桐珊(芙蓉草)被称为“花草生辉”,可说是这两句谚语最好的注解:芙蓉草的七星庙、白牡丹的梵王宫,看的人满目光彩。《梵王宫》也在讲命运弄人,但女主角耶律含嫣,盼望爱情却失去爱情;表面看耶律含嫣不如佘赛花的幸福,可是这样的遗憾更博得众多观众的同情。所以看了《七星庙》尚有意犹未尽之感,再看《梵王宫》才补足甜酸苦辣的滋味。@*
<--ads-->(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八大锤》的艺术高度,懂的人都知道它的珍贵,没看过的不知道,或者被西方戏剧理论蒙蔽住的人,即使看过也不能知道珍贵在哪里。这出戏很奇怪总是让人想起家乡,当然它是一出有关家乡、有关回忆的故事。
  • 人生中难免遇到各种困境,有时魔难来临如同将人整个笼罩,即使个人的能力再好,却因为看不清现实而难以挣脱;甚至情况越来越糟,眼见就要被没顶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消沉沮丧,撑不下去;但也有人从消沉沮丧中神奇的走出。京剧《独木关》演的就是这种叫人捏一把冷汗的题材。
  • 《草桥关》是一出铜锤花脸(姚期)与老生(刘秀)的唱工戏。戏很单纯,它演刘秀当上皇帝,思念镇守边境的姚期,宣他从草桥关回朝。皇帝出自内心真诚邀约,于是命吴汉、岑彭、杜茂等前去换防,让姚期回京。果然君臣、还有郭皇妃,三人在万花亭会面宴饮,十分高兴。这出戏因此也叫做《万花亭》。
  • 生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可有的人任凭意气,选择糊里糊涂的死去。《锁五龙》里的单雄信就是这样的人物,他武功了得,单骑踹唐营,可是不明时势,终于自取灭亡。很少有人会把单雄信视为英雄,他也是隋末抗暴者之一,瓦岗寨(贾家楼)结义有他。但因看重私人恩怨,不能考虑大局,有勇无谋就被大潮流给淘汰掉了。
  • 清代从康熙皇帝起设置宫廷戏,积极收集编纂剧目以供演出。到了乾隆时期成套的戏曲已是洋洋大观,如《升平宝筏》演西游记故事、《昭代箫韶》演杨家将故事,而《忠义璇图》演的是水浒传的整套故事。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有清一代,全国各地都发展出自己当地特色的戏曲,对于移风易俗起了很大的作用。儒家的礼教,调和了戏曲,使中国民风出现一种活泼性,对事情的看法较有弹性,不致于刻板或不通人情。
  • 去年底的电影“叶问”,造成很大轰动。在广东佛山,叶问如同平常人一样的生活着,善待妻子小孩,对朋友也很好;除了练武,平日就爱去茶楼饮茶,品味饮食文化。叶问不喜张扬,有人找上门来比武,他关门比试,旁人无法得知输赢。这样一位低调的武术家,却引起许多观众共鸣,被他唤起一些什么来。

    京剧也有类似不张扬的一出戏《打青龙》。在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府中(天波府),不起眼的一个角落,却有一个烧火的小丫头拥有杰出的武功。杨家将的环境,许多人习武,这位丫头杨排风,也受到熏陶,她不知苦不知累,一有空她就勤练,练成了常人所不能及的盖世武功。

  • 武生的开蒙戏,通常是《石秀探庄》连着《林冲夜奔》一起学,这两出都是昆腔戏,词藻典雅固然可以变化演员气质,增添斯文气,最特别的是两出戏所表现的空间大不相同。《林冲夜奔》是沿着一条道路,往前直奔;《石秀探庄》则是在庄内错综巷弄中穿梭,平面区域分叉转弯,使人迷失其中。学会这两出戏等于学了两种不同的空间型态,往后再演他戏,就能很快溶入背景。武生的武功技法配上各种空间背景,身段表演契合、脚步儿笃定不慌乱。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