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正义之人,善德之举(轶事数则)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进士娶盲女

宋代华阴县有位读书人姓吕,后来中了进士。他先前定过婚,未婚妻后来因病而失明。他中了进士归来后,女家因女儿失明,便主动要求退掉亲事。

吕进士讲:“人贵在有常心,要坚守信诚。外部变化是无常的,守信诚却是不能变的。”他坚持娶了这位盲女子。

后来,他们前后生了五个儿子,都中了进士。人们讲:这就是上苍对信诚者的嘉奖。

二、莫欺穷秀才

宋代时的乔孔山,东阳人,未举进士时,是一个穷秀才,每夜以四五文钱买一点油,装在小油瓶里,藏于青布衣袖之中,回家后,燃灯读书。

本县有个押司姓周,常常戏耍欺侮他,故意碰他的衣袖,油污了他的衣服。

后来乔孔山进士及第,不到十年,当了浙东帅。本县知县立即上呈,请求限几天内,将周押司送到帅府。周押司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最轻也要黥面刺配。

呈文送出后,却未见批复;再呈文上报,仍不见批复。一个月后,乔孔山命将周押司带到县府,问周押司:“您近来无恙吗?”周押司吓得如筛糠,连乞饶命。乔孔山笑了笑,指着自己现在坐着的座位说:“此座,今后穷秀才们来了,都可以来坐。周押司你,今后请不要再欺凌穷秀才!”

然后,乔孔山送了周押司一千贯钱,给他压惊,把他放了。

周押司感恩不尽,从此以后,再也不欺凌穷苦人了。

三、安住旧宅

楚昭辅是一位有功老臣,因病退休。宋太宗问他府宅情况,得知他的府宅低湿狭窄,便传旨为他扩建。

楚昭辅拜奏;“恐如此会侵害邻居之地。”太宗深为嘉许,又赐银万两,为他在别处,另买大宅。

但是,楚昭辅始终未换府宅。

四、不贪藏宝

薛居正的府宅,在汴京昭德坊。薛居正之父薛仁谦,仕于后周,为太子宾客,后退休。薛仁谦随唐庄宗入汴京时,其宅为李宾所得,后来薛仁谦又得到了这座宅子。

有人告诉他,李宾曾密藏金帛于宅后。薛仁谦立即让李宾家属将所藏的财宝统统挖起带走后,自家方才迁入。

五、滕瑞被降官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天申节,光州(今潢川县)知州滕瑞,上书孝宗皇帝,说他亲自书写了“圣寿万岁”四个大字,约二丈余,用绢装裱了,奉献给皇上。

孝宗看后,下旨说:“滕瑞不把心思用在教化地方百姓,却化费许多心思财力,用于谄媚上官,实在可耻。特将其降官一级。”

朝臣们知道了这件事以后,都开始敬业勤政,阿谀贿赂之风,大为收敛。

(事据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转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有一个人名叫朱高安,小时候读书非常刻苦用功。有一次,老师召集全体学生会餐,朱高安也不去参加,自己坐在屋子里安心读书。
  • 清代南丰人刘衡,任四川巡抚时,在大堂之侧,悬挂大锣一面,号为“达情锣”。百姓有冤情,不管什么时候都可击锣鸣冤。
  • 《明史稿》实际上出自清代人万斯同之手,这件事一般的读书人都知道。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弟子,他以布衣参加到史馆修《明史稿》,“主编纂事”,整天与朝贵打交道,但从不自卑。
  • 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孟津)人。他曾在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唐睿宗景云元年(710 年)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713年)三次担任宰相,对挽救危局,整顿吏治,振兴经济,开创开元之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清代,左宗棠率领大军,到新疆作战时,把军用后勤运输,当作头等大事。称脚伕为老大,是大哥;称老百姓为老二,是二哥;自称老三,把军队摆在第三位。依这种顺序和原制,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 姓方的富翁,被张小贩的精神感动了,他也没有食言。于是就捐钱建成了一座石桥。
  • 王玉涧长于诗文,很有才华。他还十分宽厚,乐意在别人困难时,去帮助他们,并且自己从不向旁人说起。
  • 清朝大学士福康安,在四川担任总督时,擅作威福。他的下人也仗势欺人,常常为害民间。
  • 明朝时,有位李生,家庭很贫困。一天,街上一位算命先生告诉他说,从其面相上看白露节前将命终,李生听了十分忧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