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省思莫拉克 防灾策略应灵活运用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5日报导】88水灾之水土保持省思系列2(中央社记者邱俊钦桃园县15日电)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面对国土保育与防灾观念,学者与专家呼吁政府,以灵活策略运用面对防灾,包括军事演习改为防灾演练;民众对灾害的态度,也须重新调整。

在台湾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中,歌词出现“我家门前有小河,后面有山坡”,这句原本令人羡慕的居家场景,在莫拉克台风过后,学者从卫星影像的显影中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甚至这种环境可能带来致命的危机。

中央大学太空遥测中心在莫拉克台风后,开始比对台风前后的台湾地理景象,发现灾前河道狭窄,灾后却因为土石流严重流窜,导致河道急速拓宽。中大太空遥测中心副教授张中白说,在多地震、多雨的台湾,“我家门前有小河,后面有山坡”并非最佳的居住环境。

张中白说,莫拉克造成许多桥梁与溪流旁的建物崩塌,主要是溪水冲刷力道强,且冲向行水区的攻击处,造成建筑物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巨大外力;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堆积的土石流淤积在河道上,近期只要再下雨,土石流仍然会移动,攻击其他住户与人民。

在每次台风来袭,水库的供水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台湾的山脉陡降,蓄水不容易,以供给大桃园地区民生、农业用水相当重要的石门水库为例,2004年时,曾发生久未下雨而干涸窘状,后来台风带来丰沛雨量,水虽然未缺,豪雨却造成水库浊度飙升,无法供水给下游净水场,导致桃园大停水将近14天。

从这场经验教训中,让经济部水利署在“石门水库及其集水区整治计划”中,分别在标高220、228、236公尺三层高度取水口,以利抽取最适合水质供净水场使用,这也使得石门水库在莫拉克台风后,水位从225公尺,增加到245公尺的满水位,仍然保有适当水资源进行供水。

经济部北区水资源局副局长简昭群表示,石门水库在1963年完工时,主要是农业灌溉为主,当时桃园人口只有50万人,如今桃园县在明年将突破200万人,如果再加上近几年来的工业蓬勃发展,水库供水势必吃紧,许多因应水资源的策略,也因为时空与国土环境改变不同,而必须产生更灵活的策略。

“灵活策略运用”在中央大学土木工程教授吴瑞贤的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主轴。

他提到,莫拉克重创原乡,有人再度提出“迁村”的思考,但是,在台湾的民主氛围下要求迁村是做不到的事情,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是以辅助角度,去提供原住民在高密度群聚地方,设置高标准的避难设施。虽然此举无法挽救人民财物损失,却绝对可以拯救更多宝贵的性命。

吴瑞贤也提出,随着时空转换,天然灾害对台湾的伤害,已大于两岸军事的对峙,因此,国防部每年的军事演习,可以改成救灾为演习主轴,透过大规模国军演练,防治每年几乎都会遇到的天然灾害。

吴瑞贤并认为,民众需要新的防灾体验,例如检测这次受到水灾侵袭的建物,是否还能承受下一次台风的侵袭。

他举例说,日本部分居酒屋外都会放置酒瓶,当雨量超过酒瓶的容量时,店家与民众都会迅速防灾躲避,这种防灾体验不完全从气象预告中得知,而是建立在每个人的防灾意识。

投入部分国土规划研究的中央大学教授谢浩明说,从莫拉克台风受创严重地区分析,大都分布在原住民部落、乡村与经济弱势的区域,未来在面临“地质敏感区”时,政府必须加强部分地区的救灾预算,而非僵化地按照人口比例划分。

至于受到土石流严重淹没的区域,谢浩明认为,抢修并无法恢复原貌,应采自然复育,如果原住民不搬离原乡,政府应该评估,并选择灾害较小的区域,供原住民居住。

莫拉克绝非台湾最后1个台风,但面对不断改变的环境与人口结构,以“灵活策略运用”重新检测既有的中央部会、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工,应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