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高铁商机未发酵/追2000亿场站商机 一场空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高嘉和、林美芬/特稿)时间回到一九九七年9月25日高铁案开标前,不管是“台湾高铁”或“中华高铁”竞逐团队,抢标着眼的都不是单纯的运转商机,而是得标后庞大的土建工程、核心设施、机电系统,甚至是站区开发的利益。且拿下高铁BOT案,等于是帮这两个团队背后的股东抢得扩张版图先机。

光是高铁案土建工程商机就高达两千亿余元,对当时所有营造厂而言,高铁工程量是“天量”,三百多公里路线中,有三分之二是高架路线,光是预铸梁数量,足供一家预铸厂吃到撑,沿线上万支梁柱要施作的打桩等基础工作也很大,所以当初两大团队股东中,都有营造厂背景的企业集团。

这些股东打的主意是,就算未来包不到高铁土建工程,还可转包高铁场站工程、站区周边新市镇房地产个案,加上未来可能兴建购物中心、办公大楼等站区工程,商机将是天文数字,也难怪这些股东勇敢发大梦。

高铁完成后,场站周遭土地确实大涨,房仲业说,高铁五大特定区的地价与一九九六年相比,最少涨十一.四倍,最高则达七十四.三倍。然而,场站开发进度却始终是零,造成高铁营运数字未能有效改善。

与庞大的场站开发利益相较,搭乘人数多寡对高铁的营运根本不是关键。事实上,在高铁开发成本计算中,特别将重要场站开发的经济利益,金额高达一千五百亿至两千亿元,列为未来高铁财务的挹注,但多年下来,高铁场站开发利益始终未能发酵,成为一个财务上的黑洞。

根据高铁局的规划,这五大场站的发展目标都已底定,决定桃园青埔站、新竹六家站、台南归仁站将以国际展场及高科技园区为主;台中乌日站及嘉义沙崙站,则倾向定位为物流专区及养生文化村。各县市政府也积极展开招商,但招商效果一直未能显现。

当初不管那个团队,背后股东打的如意算盘,都不是单纯的高铁运转商机,而是本身企业商机考量,最后开出来的支票,兑现可能性当然很低。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