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心平气和 改过最乐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清代人李天馥,任吏部副职时,有一位学士韩慕庐,与他常在一起议事。

有一回,韩慕庐有所不满,就对李天馥大发脾气,声色俱厉。

李天馥微笑着说:“您何必这样呢?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地商量嘛!我自己一开始,也是像您那样好生气,后来经过的事情愈来愈多,一切都见惯了,也就心平气和了。”

韩羡庐不仅为此立刻改变了态度,而且很信服对方讲的话,从此以后,待人处事,大有进益。

正是:

心平气和,
互相劝说;
人生处世,
改过最乐。

(事据《新世说‧雅量》)

转载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地商量;经过的事情愈来愈多,一切都见惯了,也就心平气和了。(摄影,姜昱有)


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地商量;经过的事情愈来愈多,一切都见惯了,也就心平气和了。(摄影,姜昱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昆山(在今江苏省)人龚云亨的家中有一个名叫范信的家奴。龚家由于日益没落,入不敷出,难以维生。于是龚云亨就把范信和他的妻子,转卖给了常州地方的一个富家,让他们夫妻在那里有口饭吃,不致于挨饿。
  • 姚广孝见此惨景,非常痛心。他不顾自己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天天冒着炎炎夏日,不停地奔走于灾区各地。他督促各地官府开仓发米,帮百姓度过难关;同时,还要同地方官员,核计减免赋税。对那些清正廉明,如实报灾并认真赈济的地方官,他都给予大力表彰和坚决支持;而对一些贪官污吏,则给予严厉惩处。
  • 在宋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肃简公鲁宗道身为太子太傅。每当亲朋好友从远方来时,他就换上衣服到他家旁边的仁和酒馆招待他们。
  • 清代,彭玉麟(1816~1890年),字雪琴,湖南衡阳人。他十六岁丧父,“族人夺其田产”,贪官欺凌其孤儿寡母,万般无奈,母亲将他和弟弟彭玉麒叫到身边,含着眼泪说:“此乡不可居。你们都是男孩子,为了避祸,各自远走高飞吧!”从此,兄弟二人,分别离家出走。
  • 清朝时,山西人邵嗣尧于乾隆庚戌年(公元1790年)中进士,后出任河北清苑县县令。邵嗣尧先生立志要做一个为民造福的好官,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 北宋时代的唐介(1008~1069年),字子方,江陵人。他年轻时,曾做过沅江县知县、岳州知州、任丘知州和德州通判;进入中年后,开始在朝廷任职,先后担任过谏官、御史、龙图阁直学士等。由于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时人誉为“真学士”。
  • 蔡懋德,明朝末年的昆山人,曾任江西提学副使,后来又任济南道长官。有个任泰安州知州的官员,平素贪财受贿,凶暴不法,平时胆大妄为,但他却害怕蔡懋德。
  • 王杰(1725~1805年),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使,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军机大臣;次年拜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嘉庆帝亲政后,又被委以首辅。史书上说他为官四十余年,“受两朝知遇,始终无间”。
  • 沈起元身材高大,额头宽广,留有一把漂亮的白胡须。人们称他是“相貌堂堂,心地坦坦,君子人也!”他管理台湾府时,到任那天,当地土着犯人越狱逃跑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