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讓球”秘聞:”讓球”在新時期變得愈發沉重

人氣 20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3日訊】 多少屆比賽,多少個獎杯,多少枚金牌,有多少名“開路先鋒”鋪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榮譽和終生難以再現的机會,換來隊友胜利,這胜利被冠以國家的榮譽,但它与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格格不入了。商品經濟社會要實現自我价值,這种重視個人權益并非消極,從個人權益出發去建設社會合理秩序的人才是當代社會所需要的。它不是不要國家榮譽,甚至同樣珍視這個榮譽,但應該在全人類所認同的現代文明規則之內。尤其體育走向產業化,不制止會使“黑金”“黑手”滲透到這個領域,使比賽變得肮臟,使比賽愚弄觀眾,足球界的“假球”已經成為全社會聲名狼藉的流行語,走向市場化的乒乓球要引起警惕。如果“讓球”永遠延續下去,其真實的情況被全盤捅出來,難道會對國家榮譽產生什么好的效應嗎?人們還記得世界馳名的馬賽足球隊,他們僅僅想讓一個弱隊“讓球”,結果老扳塔皮几度被送上法庭,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不斷地折騰他,后來又被判了一年徒刑,本來有可能成為政治領袖的他的政治生涯被斷送,威震四方的杰出球隊竟一度被宣布破產。難道追查這件事的人就是不重視國家榮譽?

  20世紀90年代甚至21世紀的運動員無法再用20世紀60年代運動員的標准去要求,老的、舊有的觀念与今天的現實產生了猛烈的撞擊,運動員對這种安排越來越難以承受。他們不能不考慮,几年的血汗卻得不到施展,公平競爭如何體現?自己的感覺并不比隊友差,為什么偏叫我讓?比賽的結局不僅是榮譽,也伴隨著獎金,為什么拱手讓出?自己的教練、自己所在的省市、俱樂部也在這种安排中失去了不該失去的,這种損失又該怎樣計算?尤其讓球要人為地安排,它缺少一种無懈可擊的標准和制度(盡管我們承認體育比賽在選拔使用人才上要公正得多,它不可能讓那些“說你行不行也行”的人充當角色),用行政包攬司法終歸會有漏洞。指派絕對不會有制度公正,在奧運會上,象塞巴斯蒂安楓鴝M劉易斯這樣的巨腕儿都曾因選拔賽被淘汰,沒有什么行政官員指派別的運動員讓他們,甚至薩馬蘭奇出面為塞巴斯蒂安楓儢چ﹞]遭斷然拒絕。沒有人“讓”這些巨星盡管使奧運會減色,讓這個國家冠軍希望變小,它确實保證了無可指摘的公平競爭。

  我們的“讓球”已不是鐵板一塊,一些不大順從的舉動出現了,有的運動員听說“讓”臉上陰沉沉的,不滿開始溢于言表;有的既然叫“讓”,干脆吊儿郎當,明眼人一眼看穿;有的牢騷滿腹,把“讓”的內幕向外透露。及至1987年世乒賽上,終于爆發了前所未有的“何智麗事件”。何智麗先是接受了陳靜的讓,接著又被指派讓給管建華,但她上場后劈里叭啦真地打開了,管建華不知所措,場外的焦志敏也喊:“管建華,你真打吧,她不讓你了。”代表團一位領導也在何智麗揀球時輕聲說:“何智麗,你過來一下。”何智麗知道這話的份量,她連輸10個球,但她突然發誓:“我不能讓,我一定要贏!”她最后還是拿了下來,當她与管建華握手時,管建華的眼圈紅了,不愿与她的目光對視,管建華哭了,她對教練說:“說讓,這叫什么讓啊!”后來何智麗戰胜梁英子拿了冠軍,她第一個當了“讓球”的叛逆。有人說何智麗太自私,說她缺乏道德,她應該在与陳靜比賽前講明,從這一點講她的确有“不道德”之處。其實,即使真在賽前講了也不完全“道德”,她應該在參加大賽前在北京就講明“我不讓球”,那么她也不可能入選國家隊。(如果何智麗事件僅僅停留在不“讓球”上,她也許并不是太招恨,只是她到了日本后一系列討好日本人的講話令人作嘔)。第二年,何智麗被排除在奧運會之外,她的老師孫梅英在體育報上列表,表明何智麗在1987年3月至1988年7月國內外比賽中共負4場,而戴麗共負8場,隊內模擬比賽何智麗9胜1負,戴麗麗5胜4負1棄權,而戴麗麗入選何智麗卻落選了。何智麗离開了國家隊,臨行前給體委李夢華主任留下一封信:

  李夢華主任:

  感謝國家體委多年來對我的培養,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我自愿离開國家隊。……

  在奧運會之后,另一位比何智麗更出色的選手焦志敏也退了隊,她在半決賽中被通知讓給李惠芬。她的實力最具冠軍相,若真打,她多半會贏李惠芬,決賽再碰陳靜,也會占上風。但她只能束手就擒,她不愿充當第二個何智麗。她在离隊前也交織著愛与惆悵,她說:“我非常感謝這個集體,是這個集體培養了我……對于讓球我不想說得更多,我只想說,我已經讓過四次了,這次讓球,我在思想上一點准備都沒有。我本可以再打二、三年,我不想再打下去了。”

  焦智敏成了韓國媳婦,她不愿披韓國隊球衣和中國人打。何智麗成了日本媳婦,她憋著一口气,而且真在“夭息”聲的呼喊中打敗了奧運會冠軍陳靜、世界冠軍喬紅和雙料冠軍鄧亞萍。在龐大的乒乓出國大軍中,有很多人不愿像何智麗那樣披外國的戰袍,甚至她最信服的恩師孫梅英都說:“我可以指導你,但感情上使我不能在賽場出現。”也有的人早就穿上了外國隊的球衣,只不過絕大多數選手都比何智麗會做人。也有的因球技不如何智麗而無緣“招恨”。在23屆奧運會上代表奧地利隊的丁毅与中國隊陳龍燦打時又喊又叫,只是他胜了陳龍燦后又被別人刷了,使他沒以能達到“樹大招風”的境界。

  從90年代后期,中國乒乓球隊不再讓球了,中國乒乓球隊終歸找到了一种比“讓球”更合理的方式去長盛不衰。如今多屆世乒賽向人們證實不讓球也同樣可以輝煌。過去計划經濟可以“計划”出冠軍,這個龐大的乒乓搖籃也不斷無償地向世界各地無償輸送人才,并給自己培養強勁的對手。我們走向職業化的各體育項目應該象NBA籃球与意大利甲級足球聯賽那樣,在寸土必爭絕不相讓的“內戰”和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強大。

  “讓球”已經成為歷史。

  不“讓球”也同樣輝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國乒”讓球”在不同時代的涵義—國乒讓球探秘 (5/10/2001)    
  • 一切接受組織安排—國乒“讓球”秘聞 (5/10/2001)    
  • 國際環境使中國乒乓球隊別無選擇——中國乒乓球“讓球”秘聞之一 (5/8/2001)    
  • NBA明日賽事 (4/29/2001)    
  • 中國乒乓球隊需要“讓球”嗎? (4/26/2001)    
  • 葉釗穎奧運會讓球事件真相大白 (3/16/2001)    
  • 揭開中國乒乓球隊“讓球”之謎 (1/10/2001)
  • 相關新聞
    揭開中國乒乓球隊“讓球”之謎
    葉釗穎奧運會讓球事件真相大白
    中國乒乓球隊需要“讓球”嗎?
    NBA明日賽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