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大師教你讀心術(5)

亨瑞克‧費克塞斯(Henrik Fexeus)

人氣 19
標籤:

如何成為人肉測謊機——矛盾的徵兆及其意義

手部的說謊破綻

越是遠離臉部的肢體,越容易利用非言語徵兆來說謊,因為人體其他部位和腦部情緒中樞的連結,不如臉部那樣強烈,因此比較能夠掌控。

所以,我們忘記去做是一件好事—我的意思是,忘了說謊時也要加上肢體動作,是件好事。手的效果介於臉和其他部位之間,我們大多數時間都能看見手,因此非常清楚地察覺到手的存在,而手部也能提供許多無意識徵兆。

有些手勢已經變成一種標誌,其作用就像言語一樣;這些是特別的手勢,有特別意義,是某種文化中的所有成員都知道的。

例如邱吉爾發明的手勢:食指和中指張開,手掌向外。在大部分的西方世界裡,這個手勢被視為代表勝利(victory)的V。

所以,利用這種手勢說謊當然不會有問題。當有人問起你的隊伍是輸是贏,你實際上輸得一塌糊塗,卻比出這個勝利手勢時,並不會有任何麻煩。

但有時候,我們會無意識地使用這些手勢,變成一種等於不經意說溜嘴的肢體語言。這類無意中洩漏天機的手勢,正是指向一個人真實感覺的正確指標,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無意識的。

然而,要注意到這些手勢很困難,因為此時這些手勢多半會以不同於平常的姿勢出現。當保羅.艾克曼安排多位學生接受一位冷漠無情的教授訪談時,就發現了這樣的例子。

他在好幾位受訪者身上發現他們都會無意識地握緊拳頭、伸出中指,也就是比出那個眾所周知的侮辱手勢。但他們在做這個手勢時和有意識的動作不同,反而是拳頭抬起、手放在膝蓋,然後中指朝向地板。

雖然比出這個手勢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但毫無疑問地,這是代表強烈厭惡的手勢。

另一個常見的無意識姿勢則是聳肩,當我們想表示不知道、沒有意見或不在乎時,會有意識地做出這個動作。這時,你會抬高肩膀,把手掌抬起來,並舉到胸部的位置攤開,這是一般常有的動作。

但是,無意識的聳肩卻是手臂直直地下垂,肩膀沒有動作,或是很輕微,而這個標誌姿勢的痕跡則在於,手部會在手腕處往上轉或往外翻。

另一種手部動作在我們想釐清說話內容或說明抽象概念時會用到。例如,我們會用手指在空中畫一個正方形,然後說「就是四四方方的」。雖然這類手勢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取決於文化和個人因素,但每個人說話時都會這樣運用手勢。

在北歐,人們說話時不太會比手畫腳,而義大利人則是宇宙無敵的手勢大師。然而,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運用手勢,而且實際上,我們非常仰賴這類手勢以了解對方,卻很少有意識地去注意人們使用的手勢。

對方若用了錯誤的手勢來解釋他說的話,溝通將無法進行。我在授課時,為了說明這一點,通常會和某個人有眼神接觸,同時用手指著窗戶,然後問他現在幾點。

雖然這其實是個非常容易回答的問題,但通常我得到的答案都是:「呃……什麼?」偶爾,我們也會盡量不用手勢,例如疲倦不堪、傷心欲絕、無聊到了極點,或者,當我們真的、真的必須好好思考自己到底在說些什麼,並且要小—心—說—話時,例如,說謊的時候。

創造新想法是一項吃力的內在過程,當我們必須集中注意力創造時,會抑制外在表情。而手勢是非常特殊的表情,少了手勢會十分明顯。

當我詢問要如何判斷某人是否在說謊,總會有人提到說謊的人會抓鼻子。人在說謊時會出現較多靠近臉部的手勢,這一點其實是對的,但最常見的手勢並非抓鼻子,那是第二名。最常見的是掩住嘴巴,彷彿想阻止謊言脫口而出,又好像對於自己將要說出口的話甚感羞愧。

而其他出現在臉部的手勢,例如調整眼鏡、揉揉耳垂、抓抓鼻子等,實際上都是同一種基本手勢從嘴部轉個方向,做出一些比較不易引發懷疑的動作。

有人跟我說,在李文斯基案的審判當中,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總共抓鼻子抓了二十六次。

不要以為只有目光銳利如鷹的肢體語言專家才注意到這一點,如果利用谷歌(google)的圖片搜尋服務去找「柯林頓的鼻子」(Clinton’s nose),你會找到一張柯林頓的照片,不過他的鼻子變成了一個半跪著回眸一笑的裸女:

柯林頓的鼻子在電視上傳達出的訊息非常強烈,嚴重到他的媒體顧問群要求他停止這個動作;民調顯示,就因為他一直抓鼻子,導致大眾對他失去信心。 @(待續)

摘編自 《看人看到骨子裡——瑞典讀心術大師教你掌握人心、洞悉人性》 方智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看穿肢體動作讀心術(1)
看穿肢體動作讀心術(2)
瑞典大師教你讀心術(1)
瑞典大師教你讀心術(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