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力工具:五大成功要素(4)

傑夫.布朗、馬克.芬斯基、莉茲.內波倫

人氣 3
標籤:

腦力工具3:目標雷射光

在伊朗出生的拉敏‧卡林魯(Ramin Karimloo)十二歲時頭一次看《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立刻就被震懾住了。

而今,看著他在參與倫敦西區製作的《歌劇魅影》晚間演出前趕著化妝的場景,你會覺得他的興奮與熱情猶如他決定將演出「魅影」當作人生志業的那一刻一樣。

讓我們來談談貫徹職志這件事。卡林魯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目標雷射光──協助你在設定你人生的目標後,得以不受外力干擾與分心的腦力工具。它讓你得以耐性等待──往往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歡呼的那一刻,讓你不會偏離原先想走的那條路。

以卡林魯為例,他一開始在搖滾樂團擔任歌手,以磨練自己的歌唱技巧,接著參與地區性舞台劇的演出,最終躋身國內巡迴演出公司的一員。二十出頭時,他在倫敦舞台上演的熱門歌劇,如《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1和《西貢小姐》(Miss Saigon)中,擔任後備演員。

終於,在他還差2個禮拜就滿25歲時,獲得了在倫敦女皇劇院(Her Majesty’s Theater)擔綱「魅影」這個主角的殊榮,之後他一直扮演著魅影,直到眾所期待、以他為靈感發展出的《歌劇魅影》續集《愛無止境》(Love Never Dies)搬上舞台為止。(安德魯‧韋伯本人欽點他演出這個角色。)

研究顯示,擁有像卡林魯這麼高度聚焦的目標雷射光的人,很容易在較缺乏自我方向的同儕間嶄露頭角,因為他們有意無意間就會按部就班地完成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事。

舉例而言,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的費南度‧傑拉米羅(Fernando Jaramillo)與同事們在二○○七年針對二二三名銷售人員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幹勁十足的人──最積極進取的人──非常快就能把目標轉化為行動,需要的時間明顯少於缺乏進取心的同儕。

因此,目標雷射光的重點不只是擁有希望與夢想,更重要的是要鎖定他們,直到完成的那一天。

腦力工具 4:成果催化劑

奧運金牌得主凱莉‧史崔格(Kerri Strug)是成果催化劑多有價值的最佳明證,在你邁向完成任務的路上,這項腦力工具提供你克服障礙、不因外物而分心所需的動能。

任何想要保持良好體格的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健身房去,還得忍受好幾個小時的重複練習與體能鍛鍊,就像史崔格在一九九六年夏季奧運會中摘下后冠前所做的一樣,都不只是擁有簡單的動機就夠了的,還得歷經難以想像的考驗。

在史崔格致力於她必須做的事情時,肯定也會有些時候很難打起精神。但她還是打起了精神。而且她持之以恆地這麼做。當她跟我們分享她的座右銘「今日事今日畢」時,你幾乎可以聽見她的成果催化劑不斷在吶喊。

事實是,很多人享有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先前就把心力完全放在一定要出人頭地上,不過,他們似乎天生擁有一種自我導向的能量,也就是「成果催化劑」,讓他們持續前進。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持續力分數較高(在其腦部與動機驅力有關的區域活動頻繁)的受試者,即使任務枯燥無聊或缺乏動力,也能夠表現得很好。相反地,持續力低的人在面對這樣的工作時,其腦部同一區域則顯示出活動力降低的情形。

這讓我們得以更深入了解像史崔格這樣的贏家,他們把「動機」當作坦克車的燃料,把「成果催化劑」當作穩穩地踩在油門上的雙腳。研究顯示,在相應於「促動從事某事」時,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neurotransmitter dopamine)扮演了重要角色,它透過一條重要的神經通道將位於中腦的結構與腹側紋狀體相連在一起。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卡莉‧愛丁頓(Kari Eddington)與同事們近期所做的一項fMRI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對某個特定目標懷有高度興趣、顯得躍躍欲試時,這些腦部區域會異常活躍。@(待續)

摘編自 《打造贏家的腦:5大腦力工具X 8項贏家特質 = 成就目標》 臉譜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打造品牌——行銷大贏家
智慧手機決戰 消費者是贏家
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離「最大贏家」有多遠
「成功10大金鑰」  成為生命贏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