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麗毒魚 海生館教你看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7日電)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出「毒領風騷-有毒生物特展」,不少有毒魚種,個兒不大,卻暗藏足以致命毒素,海生館今天介紹「斑馬紋多臂簑(魚由)」,鮮豔美麗,卻深具毒性。

台灣沿海漁民流傳一句警世諺語:「一魟、二虎、三沙毛」,分別是魟魚、獅子魚、鰻鯰,這是老一輩漁民口耳相傳最毒的3種魚。

斑馬紋多臂簑(魚由)是獅子魚的1 種,擁有一身漂亮鮮豔的外表,背鰭展開時就像獅子鬃毛般美麗,主要棲息在珊瑚、碎石或岩石底質較淺的礁石平台,平時停棲在海底,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小魚。

在印度、太平洋區都有斑馬紋多臂簑(魚由)的蹤影,台灣沿岸也看得到,由於外表美麗,已有人工繁殖,做為觀賞魚。

海生館表示,斑馬紋多臂簑(魚由)背鰭鰭棘下具有毒腺,全身披刺,沒有毒刺保護的腹部是最脆弱之處,當牠遭遇危險或是休息時,會腹部貼壁,以背面朝外的方式尋求自保。

海生館表示,斑馬紋多臂簑(魚由)毒液為蛋白毒素,民眾遭受毒棘刺傷,傷口會有強烈的疼痛感,紅腫發熱,當毒液進入循環系統,會出現嘔吐,心律不整、關節痛,並引起神經和呼吸系統失調等症狀。

海生館指出,處理斑馬紋多臂簑(魚由)中毒方式類似毒蛇咬傷,先利用帶子綁住傷口上方,阻止毒液流向心臟,再吸出毒液,也有文獻建議將傷口浸泡在熱水中,約30到90分鐘,使毒蛋白失去活性,熱水中可加入硫黃幫助傷口消毒,傷口需塗抹抗生素軟膏,防止2 次感染。

海生館「毒領風騷-有毒海洋生物特展」現場,有20多種活體毒魚展示,斑馬紋多臂簑(魚由)是其中1種,這種魚平時在海生館內並沒有展示,這項特展到明年8月底,展出期間不定期更換展示的有毒海洋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