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社頭國小 愛‧給孩子快樂童年

郭益昌
font print 人氣: 3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社城地靈人傑出,頭頭是道育英才,國內難覓此勝景,小學桓地培精英,百年樹人責任重,周而復始學不倦,年年如意又吉祥,校運昌隆日茁壯,慶賀建校百年業。(社頭國小百周年校慶匾額)

「天堂美色,本不在山中,在乎蝴蝶留連,自由自在,清水如鏡,四季春光,得以歡喜在心。」前述美景是陳文和老師為社頭國小特有的蝴蝶保育園所撰述,文中不僅描寫社頭鄉的好山好水,更生動的刻畫出蝴蝶自在飛舞的景象。而社頭國小的小朋友們,就像那蝴蝶翩翩起舞般穿梭於校園內的每一個角落。


社頭國小迎新活動。(社頭國小提供)

培養人才非常不易,培育人才更是長久之計。社頭國小創建於民國前13年,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百年學校。陳耀鐘校長表示,教育必須要有所堅持,尤其生命教育更該堅持,「我們努力做好,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去承認、去肯定自己的信念。每個人都有先天上的差異和潛能,我們必須引導小朋友認識自己,了解自我差異,進而開發獨特的天分和潛能。」


陳耀鐘校長、各級主任與新進教師座談會。(社頭國小提供)

陳耀鐘以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的母親為例,她不管兒子是總統或農夫,都引以為傲。社頭國小除了多元的學習環境外,也提供小朋友舞台展現所學,讓他們得以發光、發熱。陳耀鐘表示,每個小孩都有各自的一片天空,翱翔在其中,讓各個天空成就為小宇宙,生命會更加完善。

社頭國小的學生們個個身懷絕技,除了課程學習,各項才藝都不落人後。學生家長劉媽媽表示,課業固然重要,但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不能只有念書而已,很多家長和她持相同的看法。她認為,學習才藝、培養興趣,不只紓解小孩壓力,更可以充實快樂童年。陳耀鐘指出,孩子的童年彌足珍貴,任何經驗都是學習過程,而愛的教育能給予孩子快樂童年。

社頭國小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吳振成如此表示。學校是教育第一線,營造有效率又安全的學習環境是必備條件。種種設施都從學生安全著想。綠化環境和提供優良師資,都是要讓小朋友處於完善的教育環境當中。學校甚至自辦營養午餐,校方可以掌控飲食最注重的營養和衛生。而校方種種施行細節和付出過程,都是為教育人才這項長遠的事業。


學校自辦午餐廚房,提供學生均衡飲養。(攝影: 郭益昌 / 大紀元)

適性教養 著重啟蒙與開發

五育並重一直是重要的教育理念,但多數家長升學意識還是比較強烈,對此,陳耀鐘校長有所堅持,主張學習必須多元化並且發展適性教育。陳耀鐘指出,這對小朋友的人格發展影響很大。現階段的學習過程,養成教育很重要,每一個小孩都是天才,老師教學重點在啟蒙和開發,學校應該配合提供多元學習環境。

社頭國小有許多社團活動,也開設舞蹈課,成立網球隊、羽球隊、弦樂團、太鼓隊等,讓小朋友依興趣選擇參與。而在各項活動比賽中獲得獎項,顯示小朋友專長領域得到肯定,增添他們的信心,達到快樂學習的目標。


太鼓小達人努力練習中。(攝影: 郭益昌 / 大紀元)

另外,家長委員的太太們成立了「小魚兒藝文推廣協會」,在學校各項活動中經常扮演輔導工作,讓學校的活動可以有效又安全的落實在小朋友身上。平時在學校圖書館的管理及學生閱讀環境的營造方面都用心經營,今年周秋芳會長和活動組長蕭媽媽還計畫推出故事媽媽的導讀,希望可以更進一步引導學童閱讀書籍,落實閱讀教育的養成。


小魚兒藝文推廣協會,在學校各項活動中經常扮演輔導工作。(攝影: 郭益昌 / 大紀元)

講究細節 營造安全學習環境

社頭國小在硬體設施方面,除了用料紮實以外,非常注重小朋友安全的細節,各項無障礙設施、牆角軟墊還有安全防護欄,在在顯示學校保護小朋友的用心。

走在校園內,不禁對小朋友臉上常掛著的笑容感到好奇。教務主任吳振成解釋,安全成長,快樂學習,一直是陳耀鐘校長和校內老師的目標,學校是提供教育的場所,所以環境的營造相當重要。下課時間看到小朋友跑跑跳跳、快樂遊戲是相當愉快的畫面,小孩子就該是活潑好動、身心都健康。

吳振成表示,如何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只是靠完善的硬體設備,更重要的是學習環境的營造,老師們起到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小學時期的老師一直是學生的仿效對象,有些學生甚至因為對老師的崇拜而內化學習,因此老師可以起到很好的身教。


學校球隊獲得佳績校長頒獎祝勉。(社頭國小提供)

落實多元教學 學生展長才

弦樂團在社頭國小也是一大特色,只要學生有興趣,校方都會盡最大努力引進資源,提供學生便利又完善的學習環境。如張華倞同學,參加今年度布拉格全國音樂大賽,獲得大提琴組國小五年級組第一名的榮譽。


老師帶著弦樂團小朋友練習小提琴演奏。(攝影: 郭益昌 / 大紀元)

外表看起來長得健碩的張華倞,背著大提琴還是頗為吃力,但這並不會減少張華倞對大提琴的熱情。他開心的表示,姊姊小提琴拉得很出色,他希望能像姊姊一樣厲害。陳耀鐘指出,張華倞的父母親非常支持自己小孩培養音樂專才,同時也鼓勵張華倞多參加比賽來豐富自身的經歷。


張華倞小朋友與陳耀鐘校長合影。(攝影: 郭益昌 / 大紀元)

不僅是音樂方面,張華倞也很喜歡數學、組裝機器人還有球類運動。雖然提起將來,張華倞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但是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學校多元教學的落實。問他喜不喜歡到學校上課,張華倞不假思索的表示喜歡。因為級任老師人很好,對於同學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還會替他們處理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自己每天都很期待到學校和老師們、同學們一起相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時報副刊自從2009年7月改版後,不但針對課程學習七大領域來編輯,每週還有「品德教育」、「教育園地」、「校園巡禮」等教育版面,內容既純正精采又豐富多元,深得教育界的認同與肯定。
  • 黃校長治校是以學生「適性發展」為理念,除了重視學生的學習機會,更強調老師對學生的潛在影響力。黃校長認為:「老師的偉大不在於本身具備了多少能力,而是在於促成學生多方學習及多面向的成功機會,有了老師的引導、學校環境的營造,就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多元智慧!」
  • 清大畢業生人才輩出,三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以及「數學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得主陳省身等都是校友。清大的教育目標為: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致力於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均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的學生。
  • 桃園縣龍潭鄉德龍國民小學,是所學生人數才300多人的小型學校。學生從中年級開始學口琴、直笛,全校約有一半的小朋友會吹口琴、直笛,家長會補助口琴樂器及教材,將口琴融入中高年級的音樂課程,全面普及推廣。
  • 一踏進內壢國小,立即看到親師生共同參與規劃設計,由應屆畢業生完成的「彩繪紀念牆」。校長姜義芳滿意地看著紀念牆,指著由師生共同訂定的「教育引航,夢想起飛」以及「金色童年,希望列車」兩大主題表示,不是為美化而美化,也不是花大錢慶祝校慶,重要的是親師生能共同展現創意。
  • 「文開書院」是台灣中部地區最早的學府,也是鹿港的文化搖籃,而文開國小也同樣繼起教育人才之責,九十餘載的歷史亦與鹿港古城互相輝映。
  • 電視與網路占據了現代孩子大部分的休閒時間,使他們變得十分冷漠,不知如何與人溝通。每天,在校門口迎接孩子來上學是朱校長最開心的時刻,他相信孩子是可以教的,透過耳提面命養成習慣,漸漸的孩子從視而不見到看到師長能主動的問早道好,對辛苦維護學童安全的志工行禮鞠躬,透過禮貌運動開啟了一扇溝通之門。
  • 成立於民國58 年的台灣「南亞工業技藝專科學校」,本著培養崇法務實、勤儉精誠、五育均衡之科技人才的理想創校,於民國89 年奉准改制為「南亞技術學院」。校長王春源期許南亞邁向科技大學之路。南亞技術學院在台灣建校41 年,以工學院為基礎,早已奠定了具有發展綜合性大學的能量,早日升格「科技大學」是所有南亞人的夢想。
  • 南陽國小位在台灣糕餅盛產所在地豐原市,近幾年因為辦學突出,許多家長十分看好。校長尤長亮表示,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兩個:一是學生一定要吃飽穿暖;一是大力支持各項學習活動及學校社團,讓學生朝各方面適性發展。另外,因為缺乏活動中心,下雨天就得取消體育課。尤長亮說,學校不需要豪華的活動中心,只要有個讓孩子開心上體育課、樂團好好練習的場所,就夠了。
  • 讀報教育對內化學生的氣質,有加成的效果,竹田國中賴芳蘭老師表示,「我們學校孩子的氣質很優質,這次看了學生的讀報心得作品,發現孩子心靈層面的成長提升很大,真的讓我很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