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中德孩子不同的「玩」法

文、圖 ◎ 黃芩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9日訊】德國的下午,到處都能看到孩子在玩;中國的下午,孩子們也在玩,不同的是,他們在教室玩筆。所以,中國孩子連續五年拿下國際奧數冠軍,德國沒有。不過,德國卻是世界公認的發達國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不乏其人。

「媽媽,今天我來做飯。」聽到十歲兒子大聲宣稱,心中暗喜。好哇,伺候他到十歲,也該他回報一下了。

這麼說其實有點不公。德國小學只上半天,兒子常在放學後心血來潮,問可不可以做蛋糕,只要答應他,什麼都不用操心,過一會兒,蛋糕就能端到跟前請媽媽品嚐,味道還相當不錯。不過,要包下整個晚餐來做,這還是頭一回。


兒子嚐嚐食物的味道如何。

親選食材和下廚

兒子先翻看菜譜,然後跟著爸爸去超市親自選食材,回來就在廚房忙上了。半個小時後,他端上字母湯請爸媽喝。湯裡的小字母是麵粉做的,超市裡的現成貨。我們喝湯時照樣誇了兒子,可他苦著臉說自己沒安排好,書中寫著肉要煮一個小時,恐怕喝完湯還要再等好長時間正餐才能上來。我們安慰他說沒關係,只要能煮出來,晚點沒啥。

終於,正餐上了桌,正宗的德國飯,煮豬肉、土豆麵包糰子和紫包心菜,味道也正宗。有人說,德國菜譜寫的都是什麼什麼作料幾克,中國菜譜都是寫著什麼什麼作料少許、適量。因此一百個德國廚師煮出來的飯一個味道,一百個中國廚師炒出的魚香肉絲一百種味兒。此言不假,兒子煮出的正餐,堪比德國廚師,反正都是一個味道,左右相差無幾。

正餐撤下去,又上來了甜點。兒子在一旁嘬著一根冰棍,看著爸媽享受他做的晚餐,很滿足的表情顯現在臉上。

跟國內婆婆打電話提到這件事,老太太也挺高興,覺得小孩子應該鍛鍊一下。老太太又問孩子當下做什麼呢?我回話說,兒子放學回家後,正在給小雪人織一條小圍巾,是學校手工課的作業。老太太樂了,直說德國學校的教育方式很好,能讓孩子從小學到不同的東西,不像國內死讀書,將來長大了什麼都做不來,全都要靠父母。

東西方孩子的「沒時間」

婆婆的話引人深思,其實小孩生活在國內或國外,差別最大的是壓力。

中國孩子大多聰明、刻苦、成績好。去年在德國舉行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中國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名。這已是中國隊近六年來第五次榮獲這項冠軍。

但中國孩子上學壓力大、知識面也比較窄。很多小孩從早上七點自習開始,除了三頓飯,一整天都在學習,功課還要做到深夜。朋友帶女兒回國探親,一次她女兒以沒時間為由拒絕表哥的請求,招來表哥怒斥:「你沒時間!你整天舒舒服服,又沒什麼作業,每天都可以玩,還說你沒時間,你知道什麼叫沒時間嗎?看看我,你才知道什麼叫沒時間!」


在學校夏天節中開心玩的孩子。

那個男孩每週只有半天可以玩。平時上了一整天課後,還要參加數不清的各種名目的補習班,奧林匹克數學、繪畫、音樂、英文什麼的,功課往往要做到天黑甚至深夜。那些補習班美其名曰「自願參加」,實際上每家孩子都被動員交錢參加,如果不參加,很可能招來校方的歧視。學校也要創收嘛。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壓力之大,如果不親身經歷,很難想像。

德國小學生就輕鬆很多,只上半天課。一年級算術只要求認識一到二十,讓全世界笑掉大牙。德國人在計算上一直不太靈光,心算就更不行。但德國人特別認真,老師修改起作業來,字母位置沒放對,都要給孩子糾正過來。課堂上老師要求也非常嚴。他們有一門很重要的綜合課,將地理、歷史、人文、文化、宗教、常識和政治知識包容在一起。涉及範圍之廣讓家長咋舌,這麼小的孩子竟學習那麼多知識。而且有時還要在課上作報告。老師會給出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們自己找資料。因此,孩子們從小獨立性都很強,也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放羊式和填鴨式的教育方式

總的來說,德國小學的教育是放羊式的散漫,上半天學回家後,作業最多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出去玩或去圖書館看書。看到他們小小年紀到圖書館看書,上網查找課堂作業涉及的資料,煞有介事的準備課堂講演,有模有樣,真是覺得他們很成熟。

德國中學分成三類,普通中學、中等中學和文理中學。只有上文理中學的孩子將來有機會上大學,普通中學的孩子會去上職業學校。這樣,可以避免所有的孩子都必須面臨考大學的壓力,各盡所能。孩子們上了中學後,功課就開始緊張起來了。德國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不少弊端,他們也看到了這一點,整天呼籲教育改革。不過再怎麼改,德國小孩還是會有玩的時間。

朋友從國內回來後,最大感觸就是:「在德國,每天下午隨時隨處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外面玩耍。可回到國內,大街上根本看不到小孩在玩兒。」

德國孩子玩歸玩,該掌握的知識一樣也沒少。無怪乎,德國在工業、醫藥、經濟、高科技等很多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諾貝爾獎獲得主中也有大把的德國人,德國政要討論起問題來,也個個思路敏捷,能言善辯。

其實這也不奇怪,答案就在他們從小打下的「令世界笑掉大牙」的基礎,還有如何快活地長大。◇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57期【春風化雨】欄目 (2010/01/21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59/7484.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徐傑多倫多報導)教育專家指出,書法(即手寫字)正在被計算機打字所代替。在信息技術時代長大的孩子,越來越依賴於計算機和鍵盤打字,逐漸失去用手寫字的能力,情況令人擔憂。研究顯示,書法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閱讀、表達和記憶能力。對於書法學習,專家建議要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和經常溫習。
  • 「讚美」是一帖良方。讚美的對象,不管是什麼年齡,不管是什麼身分;讚美的內容,不管是言過其實或名實相符,得到讚美者總是愉快的,而且總是永遠不嫌少。
  • 最近大陸連續發生「學生自殺」的悲劇,據統計從今年5月至12月就發生了15起學生自殺事件,其中包括大學生,博士生,甚至小學生。有分析人士日前表示,這些自殺事件反映出中國教育領域的嚴重問題。
  • 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興趣,桃園縣楊梅鎮水美國小吳桂芳校長、家長會長楊宗諺與社團法人台灣資訊教育發展協會共同推動,學生課後免費英語教學,除嘉惠弱勢學生外,在校師生也藉由英語打開國際視眼,領略不同文化。
  • 教育乃國家根本大事,任何人無論何種人生主張,皆無法將教育二字剔除在財產清單之外,回首2009年台灣的教育路,有喜有悲。
  • 〔自由時報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日本近來在「腦科學熱潮」影響下,不少父母從孩子未滿周歲起,就拚命幫孩子進行「腦力訓練」,希望子女贏在起跑點上。不過,許多專家都對「早期教育」的效果存疑,「腦力基礎在3歲前底定」的說法,也被列為切勿盲從的「神經神話」之一。
  • 近來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已波及到大陸眾多家庭收益,致使不少人的家庭資產嚴重縮水。儘管有人認為,中國的家長捨得為子女的教育投資,但在眾多行業普遍不景氣、預期收益不樂觀的大環境下,出國留學的合理規劃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 正逢2010年中國新年除夕和正月初一,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無線電城音樂廳向觀眾展現了中華正統文化。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理事、新州中華兒童劇團團長沈琬貞,美東中文學校協會會長鄭天人,平原中華文化中心校長李瓊英和許多教師、家長學生們都欣賞了神韻晚會。
  • 有的家長因怕孩子亂花壓歲錢,會「代為保管」,有時易導致親子認知歧異。北市東門國小教師楊振岳設計「點數銀行」,藉競標、兌換食物及紅利,教學生理財,多年下來成效良好。
  • 《細語人生》主持人宇欣在臺灣一所公立學校採訪了郁青老師。郁青老師在其班級裡採用的品德教育方式效果明顯,受到學生、家長、學校其他老師的讚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