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達成
font print 人氣: 465
【字號】    
   標籤: tags:

由一個故事想到的

上學的時候,聽老師講過一個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在雨中泥濘的街道上行走,突然跌倒,此時在街旁門樓底下避雨閒聊的村民一起大笑,書生氣憤異常,頓時出口成詩:「春雨貴如油,下得滿地流。跌倒窮書生,笑死一群牛。」

故事很簡單,對這個故事的評論,有諸多的觀點,也反映出評論者自身內心境界的高潔與低俗,但人們內心的善良都在渴望這樣的世界:一個人跌倒了,許多人從四面八方衝進雨中相助;有誰犯了錯,甚至傷害了大家,人們會用寬容和慈愛溫暖那顆被怒怨、仇恨扭曲了的心,使他歸正、變善。這才真正是人的社會。

別忘了笑自己

上學的時候,學了「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就笑那個蠢人,一笑笑了幾十年。可今天,我看見一座高山的背面有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數年似開不開,我急啊!於是想掰一掰她的一個瓣。我是那樣的耐心,怕手熱,與她的體溫不一致,就把自己的手伸進水中涼透,然後小心翼翼的掰開了她的一個瓣。然而,這個花瓣很快落了。我苦笑自己,知道不能「拔苗助長」,怎麼又「掰瓣助開」呢?

上學的時候還學了「對牛彈琴」的成語,笑那牛笑了十幾年,後來覺得不對,是人蠢,又笑那彈琴的人笑了十幾年。今天我發現對牛彈琴可以,牛能聽懂,只是它對琴聲的理解與人的理解有差距而已。我苦笑我,不該笑那牛,也不該笑那彈琴的人。

在世之人,想笑別人時,定是應笑自己了。

神的笑是慈悲

名山廟門上常有一副對聯:「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這個笑是什麼笑?歡笑?譏笑?冷笑?……都不是,神,沒那麼多不好的心。我倒是覺得這個笑是「哭」,是神對迷中世人的慈悲。慈悲是什麼?是極高境界中超越愛與恨的昇華,是對生命的珍惜和愛護。

名山廟宇中,總有世人去旅遊。筆者親眼目睹過一對夫婦在僧人的頌經和木魚聲中反目而吵,為進香。男的要大筆花錢,多買香,以示有錢還是對佛有大求之心而不得知,可能兩人甚至更多的人心都有。女的又捨不得花那麼多錢,要少買。佛是敬,是禮,不是求,更不該到廟門向佛行賄。燒的香多,佛就保你平安,這不與給貪官行賄越多越好辦事一樣了嗎?燒香是禮儀,佛要的是人心,而不是形式。上面所說的那一幕,佛在另外空間看呢,他在難受,難受這對夫婦把強烈的貪慾和濃重的吝嗇帶進佛門淨地。

佛在笑,讓人迷中醒;佛在笑,更為世人愁。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蒙娜麗莎》(Mona Lisa)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所繪的世界名畫。幾百年來,畫中人物謎樣的微笑一直讓人們感到好奇。現在,一位義大利醫學專家揭開了她神秘笑容後的秘密。
  • 進入校長室,眼前這位清秀、帶著淺淺微笑的女孩,今年得了台灣台中市唯一的總統教育獎;但是閃亮亮的獎座背後,任誰也很難從她無邪的臉龐讀出多少風霜。
  • 過去五官端正的女人被當成美女的標準,最近是帶著瓜子形的鄂和小臉及整齊的牙齒是選美女的標準。隨著時代的變化,美女的標準也在改變,但唯一不改變的共同點是帶者美麗笑容的人總被人們稱為美女。微笑是世上所有的人們在各種時代和場所都可以溝通的身體語言及自信心。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美麗、優雅的微笑,因此潔白整齊的牙齒在審美方面佔重要位置。
  • 2010年2月5日,神韻藝術團在洛杉磯多蘿西‧錢德勒劇院(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的首場演出再次震撼了娛樂之都。「當你看到人們觀看完演出後面帶微笑的時候,你就知道她贏得了人們的心。這是人們真心喜愛的流露,不是強迫出來的。」洛杉磯的西裔人權活動家弗蘭克‧諾伍德(Frank Norwood)。
  • 太陽公公

    歡喜微笑
    歡喜哪樁
    ……
  • 我的同事都羨慕我擁有這樣的男友,
    穩重斯文、溫柔體貼,
    我點點頭微笑,
    十分珍惜和他的緣分。
    幾年前的一場車禍,
    讓我失去了雙親,
    因為他的呵護、關愛,
    才讓我的悲痛減到最低。
  • 2010年2月14日晚間,神韻巡迴藝術團在紐約無線電城的演出成功落下帷幕。在觀眾席上的商界大亨們也毫無保留地釋放著自己的情感。演出結束後,人們的微笑彷彿還在整個劇場內流動著。
  • 他的世界中除了享受還是享受,他以為這就是他來到這世界中唯一的目的。但是有一天,因為他的一個笑容,讓他的世界觀整個改變了。
  • 「千年的等待,萬年的期盼,」女高音歌唱家耿皓藍的清亮歌聲剛落,「Encore!Encore!(再來一個)」之聲在曼哈頓無線城電音樂廳此起彼伏。年初七(2月20日),經過上週末新年期間四場神韻晚會的洗禮和五天期盼的醞釀發酵,紐約人再次迎來了神韻巡迴藝術團的最後三場演出。

    掌聲歡呼聲中,西方金融、藝術、時尚、外交等主流社會觀眾開懷錶達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受,「美麗、超凡」是他們最常脫口而出的讚美;甜蜜的微笑裡,找到民族根的華人觀眾陷入深深的回味,「真有中國味兒」是他們首先想到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