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雞鳴狗盜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6101
【字號】    
   標籤: tags: ,

孟嘗君是戰國時代齊國的貴族,在當時很有聲望。因他禮賢下士,所以天下的術士、文人紛紛前來投靠,據說門下食客達三千人之多。有一次孟嘗君出使秦國,秦昭王仰慕他的名聲,想要拜他為宰相。大臣們紛紛反對,認為孟嘗君如果做了秦國的宰相,一定會為了齊國的利益而犧牲秦國,到時秦國就岌岌可危了。秦昭王聽從大臣們的意見,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但又害怕他回齊國後會報復秦國,於是把他囚禁起來,準備殺掉他。

孟嘗君見自己性命即將不保,十分著急,就派人去見秦昭王的寵妃,希望她能在秦昭王面前代為求情。那位妃子答應了,但要孟嘗君送她一件珍貴的狐白裘做為交換條件。孟嘗君心想,狐白裘已經送給昭王,哪裏還有第二件呢?正不知如何是好時,有一位同行的食客自告奮勇,願意潛入秦宮將狐白裘偷出。這名食客趁著黑夜潛入寶庫,順利地偷出狐白裘送給妃子。那個妃子便在秦昭王面前替孟嘗君說好話,秦昭王便答應放了孟嘗君。孟嘗君怕秦王後悔,便與食客們連夜回國。到了函谷關,發現關門必須等到清晨雞啼時才會打開。就在同時秦昭王已經後悔,而且派遣人馬沿路追趕,於是另一名善於模仿雞叫的食客學了幾聲雞叫,引得附近的雞紛紛叫了起來。守關的士兵聽到雞鳴,以為天亮了,就把關門打開,讓孟嘗君一行人出關。等到秦國的追兵到達時,孟嘗君一行人早已離開秦國了。

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雞鳴狗盜」,用來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亦用於形容卑劣低下的人或事。

--摘編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