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巧用人脈的成功謀職故事

人氣 14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涂佐岸編譯報導)《彭博週刊》近期登載了人脈專欄作家、前人力資源經理瑞安(Liz Ryan)的一篇文章「六個巧用人脈的成功謀職故事」,與讀者分享六個聰明求職者,如何透過互惠式的人脈互動,最後找到了夢寐的工作。

瑞安在文章中說,人際上的互動態度應該是:「我想多了解你,你也可以知道我一些,就此我們找到共同的利益。」但許多網民卻總想在人脈上漫無目的地尋找事業上的聖杯(新客戶、自我推薦,或是免費的諮詢),而在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過程中,新的互動關係總會被破壞,有時甚至被摧毀。

幸運的是,每當有人笨拙地拿磚頭砸自己腳時,就有另外一個或一打以上的人,巧妙地在人際關係上為自己或大家做出偉大的事情。這裡有六則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巧用人脈建立自己的平台、信譽、知識庫和龐大的關係網,絲毫沒有偏離謀職的黃金規範。

一、「我怎麼幫你?」人脈不負有心人

塔米是名求職者。她閱讀大量網路資料,但向陌生人求助又感覺不舒服。她告訴作者說:「如果我研究這些人、他們的組織,我可以接觸到他們,為他們奮鬥的東西提供幫助,就不是在向他們求助。」

一天,塔米打電話給當地一個非盈利機構的經理說:「我姐姐搬離之前,她在你這兒當義工,她對我說,你總是需要義工。如果我將須要義工的消息放到鄰里網的論壇上,可能會有幫助?」

經理說:「那太棒了!你為我們如此作,真太好了。我能為你做什麼?」塔米說:「嗯!我正在找工作,如有專家的意見總是好的。但我不認為你會有時間與我會面?」當然,她有時間,她成為塔米找工作一個很大的助力。經理給塔米三封令人難以置信的介紹信。

格言:不要弄成「這是我要的」,應是「也許在這個項目上我可以幫你。」

二、人脈源遠流長

作者曾為工作婦女主持一個週末會議,並聘請本地大學十幾個工讀生幫忙。所有12名工讀生都是衝動且積極,其中一位特別突出。她的名字叫史瓦蒂,19歲。

在會議結束時,她告訴我:「我幾乎和所有這次週末出席的婦女交談過,了解他們的職業生涯,並向他們學習。我得到很多很好的意見!」

那次會議後,史瓦蒂透過 LinkedIn和電子郵件,繼續與我保持連繫。我是她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一家大型的零售商)的推薦人。她讓我了解她的動向,並持續保持連繫。

8年後,她變成一個成功的職業婦女,誰會感到驚訝?作者感嘆,沒有太多的青少年,會利用週末網路交流機會,全力投入。

格言:網路的使用者,比其它人在培養人際關係上擁有巨大的優勢。

三、與其推銷,不如認同

一位年輕的女子走進作者的講習班,如此講了她的故事:「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當地餐館的廣告牌。它是一種老風格,掛紅色天鵝絨簾的地方,非常昂貴,比我父母或祖父母更老的地方。我想:『廣告牌一定要花大錢!』身為社會媒體的諮詢者,我就打電話給餐廳經理。」

她還說:「我告訴他,我看到他的廣告牌,很喜歡,雖然我從不上餐廳,也不想去,但這個廣告牌讓我跨過這關,我將與男朋友、父母來訂桌。他心花怒放。

我說:『與我同齡的人,找餐廳靠媒體和交易網站,但我敢肯定你一定很好的理由不用這些管道。』那經理才開始說出來:『是啊,當然,我從不讓網路上那些俗氣的優惠券玷污我餐廳的好名字,人們每天叫我上媒體行銷,那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錯誤的』,他希望他的觀點得到認同,誰又能責怪他呢?我聽他談該主題10或15分鐘。然後他說:『你是我們真正想要找的客人。你會考慮與我喝咖啡嗎?』」

「與其推銷,不如認同他那精彩的廣告牌,並讓他去思考使用社交媒體又不摧毀他的品牌。在任何一天,我寧願用網路而不是用電話與客戶交談話。謝天謝地,成功了,他接受了。」

格言:在網路中找工作、銷售、或得到他人的觀點,每個人的盤子都裝滿滿的。要問:「這個人腦子想什麼?」而不是「這個人能怎麼幫我?」

四、自助天助

作者在Target公司光學部拿起太陽鏡,問櫃檯後面年輕男子傑:「你喜歡光學部經理的工作嗎?」 傑說:「我喜歡,但我也想當一個青年牧師。在我面前就有一個工作機會。我的教會,現在就有一個兼職的青年部的工作,我一直在研究其他地方教會青年部的做法。」

我問:「那你收集到的信息怎麼辦?」「我把作成一個PowerPoint,用它來顯示我們教會有多強大,並且對我們安排兒童及青少年的課程更有幫助。」真不可思議,我問:「你做多少研究?」

傑說:「我採訪了教堂內外25個人。」我說:「輝煌!我能幫嗎?」傑說:「你不介意嗎?」

傑說:「如果真的不麻煩,你可以看我的PowerPoint嗎?」後來,他拿他的履歷給我修改。隨後辭去工作離開,並得到教會的聘任,這就不足為奇了。

他告訴我:「你難以相信,就像你和我聊天一樣,我從來光學部來的客人得到求職的建議。只要你對他們有禮貌,人們像瘋了一樣順著你的方式幫你。」

格言:傑在Target的工作上接待數以百計的人。傑要做的就是和他們相處愉快,便會得到他職業生涯的支持團隊。年輕的營業員不妨試試!

五、抓住機會

作者說,她在一個忙碌的週日下午衝進超市。她有兩個小時的時間買菜,做飯,餵小孩。店門口站著兩個媽媽和三個小孩,在賣女童軍餅乾。

她買了一盒薄荷糖,和一個媽媽(我沒有遇到過)說:「你能想像嗎?今天晚上我要在一小時內做一頓便餐?」梅根媽媽說:「做麵食沙拉!先煮麵條,拌香醋和橄欖油,灑些曬乾的西紅柿和切碎朝鮮薊心。 … …」她當場給我配方。

作者說:「我欠你很多!」梅根說:「別客氣,我看過你的專欄,我正在找工作,我喜歡你的點子。」作者樂得合不攏嘴,「要喝咖啡嗎!」第二天她們就互通電子郵件。梅根和作者會面並作出計劃;在幾個月後,她得到一個全國性非營利機構執行經理的工作。

梅根說:「當我看到你橫跨停車場走來時,我就在想,我不會問她找工作的冷問題,但如果我們能交談的話。 … …」梅根的麵食沙拉配方,正打中便餐的話題。

格言:隨時做好網路準備工作,等待機會來臨時。

六、讓我們開始用午餐

作者的朋友喬迪是一位作家、網路達人、通信策略家和部落客。她是工作組織者,企業家的良師益友。自作者認識她10年來,她在事業上,都是同時一次處理約12件事情。

此外,她是個媽媽。作者常看她的推特(tweets),因為它讓我笑。有一天,作者問她:「喬迪,你在名片上寫什麼?你怎能幾句話就涵蓋你的工作?」

喬迪遞過來一張名片,上面印著,「喬迪.史密斯。吃午飯吧。」這是她的名片。她遞給別人,別人要嘛說:「好吧,我們去吃午飯。」

要嘛詢問喬迪一個關於生意上的問題。沒有壓迫式的談話,也沒有音響名片的爆炸聲。喬迪讓每個遇到她的人自己決定,到底想知道多少有關於她的事務。一年前,喬迪被我們當地的大學聘請(她甚至沒有申請的工作),負責創業中心的運作。

格言:堅守你的品牌!合適的人會找到你。就像他們說的燈塔,它不會在海岸線上跑上跑下招呼著過往的船隻。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創業終極寶典:建立人脈
熱情的CEO 朴鳳奎以人脈創建品牌
少數族裔企業交流 分享經驗廣交人脈
電腦小百科:讓電子郵件成為人脈養成工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