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分析師瘋中概 重蹈科技泡沫

人氣 13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1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由於擔心經濟放緩、企業做假帳和治理不佳,投資人對許多中企公司的股票退避三舍。儘管如此,全球投資銀行的分析師幾乎都將每檔追蹤的中企股票列為「買進」,這種盲目的氛圍不禁讓人想起1990年代的科技泡沫。

《華爾街日報》報導,據研究公司Forensic Asia統計,證券分析師推薦買進的中國企業數量與建議賣出的股票數量的比例是19.2比1,但對美國公司的買賣推薦數量比例是10.5比1,對亞太地區股票的買賣推薦數量的比例則是7.3比1。

Forensic Asia公司創辦人兼總經理涂洛克(Gillem Tulloch)說:「在股票研究公司,分析師們有壓力去相信『中國不能倒』的故事。」

如果投資人相信這些多頭分析師的報告,那麼今年的投資報酬率將很難看。據統計,今年以來上海綜合指數下跌15%,中概股成交量佔三分之二的香港恆生指數則下跌23%。

近期,渾水研究公司出具一份看壞分眾傳媒控股(Focus Media Holding)的報告,導致該公司在那斯達克掛牌的股價暴跌39%。先前,被渾水研究質疑作假帳的嘉漢林業(Sino-Forest),股價也瞬間重挫。

某家大銀行負責亞洲股票研究的分析師說,根據他的經驗,如果分析師懷疑一個公司做假帳,他們會直接不去研究這家公司,而不會出具負面的報告。他說:「你所能做的只是猜測某些交易『有問題』,看我們報告的讀者了解其中的蹊蹺。」

10年前科技泡沫爆發後,華爾街大型的證券公司被政府控告為了拉攏企業客戶好贏得承銷的商機而發出看多的報告,後來同意支付14億美元和解。這個和解還包含一個條件:證券公司必須設立一個防火牆,將分析師與投資銀行的運作區隔開。未區隔之前,分析師出具的報告,買賣建議的比例曾達到最高峰的100比1。

香港證監會總裁韋奕禮(Martin Wheatley)在今年任內最後一天的記者會中警告市場對中企公司太過瘋狂,並稱中國熱是投資界「新的網路(泡沫)」。

前高盛主管萊格特表示:「多年來,由於亞洲地區高度成長,許多人對亞洲公司的基本面都有一種『誰在乎』的心態。」例如,在香港掛牌的中國四大銀行,今年股價大跌29%,但分析師仍然持續看多。

其中,目前有24份研究報告推薦買進中國工商銀行,僅1份報告看空該銀行,與2007年9月的營運高峰期一樣,當時僅1份報告看空。中國建設銀行有25篇報告建議買進,僅一篇建議賣出,2007年時也是17篇建議買進及1篇建議賣出。

據統計,分析師對韓國企業的買賣建議比例是22.7比1,看多的比例僅次於中企公司。許多分析師指出,部份韓國公司施壓分析師必須出具正面評價的報告。

瑞穗證券銀行分析師安托斯是少數看空中國銀行業的分析師。他出具的9篇報告中,6篇建議賣出,但無買進的建議。安托斯曾任職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自1980年代以來就開始追蹤銀行股,他批評許多看好亞洲的分析師都缺乏經驗。

他說:「在歐洲,有人研究銀行業20年。歐洲甚至部份美國分析師的研究都很有深度,但亞洲的分析師卻不是這樣,」「在熊市中告訴人們買銀行股之前,你至少要有度過一個經濟循環的經驗,這或許不是壞事。」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中企承建公路擺爛攤 波蘭政府憤怒索賠
北美上市中企造假多 投資者損失慘重
外電:中企造假氾濫 外商僱私家偵探
中企濫購澳農場 澳各界呼籲立法制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