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健康食療要訣

不生病的生活

文:李晶 李佳盈

人氣 10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21日訊】(紐約訊)食療養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其文化源遠流長。古人通過飲食,調理身體,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有不少現代人通過食療,減肥、護膚、護髮等。其實,食療是一種健康的健體之道。

美國胃腸科權威新谷弘實博士,同樣利用食療來解決現代人的疾病痛苦,首創新谷式大腸內視鏡插入法,不用開腹手術,而直接將大腸內視鏡深入腸胃並成功切除息肉(腫瘤),為醫學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日新谷醫生在法拉盛喜來登大酒店的Ball Room大廳,舉行了一次健康食療講座–「不生病的生活」,大受華人歡迎。慕名而來的觀眾除紐約本地的僑胞外,還有從費城、華盛頓DC、波士頓等外州專程趕來的,當日大廳內座無虛席。

新谷醫生以一曲親切悅耳的口琴獨奏《美國國歌》,拉開了講座的序幕。這位美國最權威的內視鏡外科醫師用真實的病例圖像為例,幽默地講述病狀和食療之間的關係。並分析了其成病的因素:其共同點都是由不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的。自新谷醫生行醫近50年來,他曾經利用大腸內視鏡觀看過大約35萬人的腸胃實況,包括美國總統里根、日本首相中曾根弘、羽田孜、達斯汀霍夫曼等無數名人。自1960年成功完成首例以來,至今已為十幾萬名患者成功實施了腫瘤切除手術,安全可靠,無一穿孔。以前此類外科手術需4-5小時,現在僅需20分鐘即可完成切除手術﹗

新谷醫生從其豐富的經驗中發現了現代人類健康問題的癥結,以及如何實現健康的秘訣,他撰寫的養生和預防疾病系列書籍長期穩座亞洲各國銷售量排行榜之首。他指出:50%以上的癌症來自於胃腸疾病,胃腸的表相 (胃腸相) 也會隨著飲食習慣變化而產生不同的面貌。

那麼甚麼是健康飲食呢?中國古代的醫學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癒,即不對症,亦無他患」。可見,食物本身就具有「養」和「療」二方面的作用。食中有醫,醫中有食。

新谷醫生認為:讓我們享受一點飢餓不是壞事。他建議別吃太多太頻。他的健康七要訣是:
1. 好的飲食法
2. 良質的水
3. 正常有規律的排便
4. 適度的運動
5. 適當的休息
6. 呼吸和靜坐
7. 喜悅和愛

新谷醫生提醒奶牛是人工授精產生,80%含7萬個單位的女性荷爾蒙。他認為食療可以通過85-90%糙谷、豆類、蔬菜、海藻類及水果,和5-10%肉類來完成。同時指出疾病和老化的原因是酵素和水分的缺乏。所以酵素是不錯的輔助食品。

隋唐時期有很多食療專著問世,如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中專論食治,主張「為醫者,當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癒,然後命藥」,體現了「藥治不如食治」的原則。宋代的《聖濟總錄》中專設食治一門,介紹各種疾病的食療方法。宋代陳直著有《養老奉親書》,專門論述老年人的衛生保健問題,重點談論了飲食營養保健的重要作用。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編撰的《飲膳正要》一書,繼承食、養、醫結合的傳統,對健康人的飲食做了很多的論述,堪稱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谷物、蔬菜、水果類藥物300餘種,動物類藥物400餘種,皆可供食療使用。

新谷醫生通過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在日本、美國和台灣多次出版關於養生和預防疾病的書籍,如:暢銷著作《不生病的生活》、《遠離疾病的生活》、《胃腸會說話》、《腸道健康法》。使食療養生學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

相關新聞
食療養生DIY(2):脆梅
食療養生DIY(3):紫蘇梅(陳年梅)
食療養生DIY(4):梅醋
食療養生DIY(5):檸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