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步行上學日」澳洲孩子希望步行上學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康尼澳洲編譯報導)澳大利亞學生和家長們週五迎來第12個全國「安全步行上學日」(National Walk Safely to School Day),該節日倡導孩子們步行上學,以對抗兒童肥胖,並創造積極的生活。而相關調查顯示,相較於他們父母的瞭解,更多的孩子更喜歡自己步行上學。

該活動由行人議會(Pedestrian Council)主席斯古比(Harold Scruby)於12年前發起,稱這一倡議在過去十年內不斷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但還有很多家長不知道這個消息。 他說:「重要的是,每一天都能讓孩子開始步行上學。我們獲得的證據表明,自己步行去學校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得更有創造力和學習效率,也不容易生病。瞭解這些信息是真正重要的。25%的兒童超重或肥胖,除非他們現在改變自己的行為,否則他們將成長為不健康的成年人。孩子們喜歡步行,也當然希望變得更充滿活力,但我們依賴汽車的社會已經造成了孩子們被車接車送的依賴心態和行為。」

在家長們現在的忙碌生活中,以車代步通常是最快、最便捷的選擇,也意味著父母不必擔心孩子在步行到學校時所涉及的危險。但斯古比稱,只需家長們的一點努力,孩子步行上學就可成為日常的習慣。他說:「如果父母能早一點起床,將車停在學校一公里外,那麼他們就有機會陪伴孩子步行到學校,教他們如何過馬路,這也不會造成危險的交通擁堵或污染學校周圍的環境。孩子自己過馬路有危險,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的信息明確強調10歲以下的孩子不應自行穿過馬路,除非他們有成年人陪伴。陌生人靠近的危險更易控制。交通和陌生人的危險,這只是家長們的知覺風險。相反地,他們似乎不瞭解的風險是,如果他們的孩子在幼年就變得肥胖,糖尿病、心臟病、抑鬱症和癌症等久坐行為帶來的問題,將比安全過馬路的風險大10倍以上。」

迪肯大學健康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斯威本(Boyd Swinburn)說,儘管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喜歡步行去學校,但許多家長仍選擇開車接送他們。

他說:「(我們的研究顯示)家住學校附近15分鐘步行範圍內的小學生,只有不到一半每天步行去學校。我們詢問孩子們喜歡怎樣去上學,75%的人說,他們喜歡步行。而當我們詢問家長,他們認為孩子喜歡怎樣去學校時,占更大比例的學生家長認為孩子們更情願坐他們的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澳洲紐省政府已經發出信號改革高等教育,以應對因工人跨省到工資更高的礦業區而造成的技能短缺。
  • 4月27日,悉尼天主教教育辦公室主任懷特(Dan White)表示,聯邦政府的學校經費分配政策並不透明,其經費的重新安排將影響到60%的天主教會學校。
  • 澳洲4月29日公佈的一項考試結果顯示,除閱讀能力外,移民家庭的小孩在讀寫和算術方面的所有科目中,往往比來自英語背景家庭的同班同學成績高。
  • (大紀元記者高敏澳洲珀斯編譯報導)各大學對作弊行為進行嚴打中發現,近2千名西澳大學生在過去兩年內發生過在考試或作業中作弊的不當學術行為。
  • (大紀元記者夏墨竹澳洲墨爾本編譯報導)吉拉德總理5月2日表示,根據即將公佈的預算案,澳洲頂級教師將可獲得額外獎金。
  • 在下週即將公佈的新的財政預算案中,那些因提早付費而享有折扣的經濟寬裕的大學生們,自下週起將失去部份可觀的折扣。此舉是由於政府想節約開支以支付新費用。政府擬將提早付費的大學生享有的20%的折扣減半,以節省上億元資金。
  • 【大紀元2011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帆悉尼編譯報導)澳洲昆省教育廳長迪克(Cameron Dick)呼籲在本週二將進行的NAPLAN測試中,教師不要給學生任何通融或特殊待遇。
  • 澳洲聯邦政府的新預算中,包含30億用於老年護理和建築等領域的技能短缺培訓,提供勞動力所需的技能成為當前的工作重點。
  • 有30多萬澳洲紐省學生參加了本週二進行的全澳語/數考試第一門的考試,但位於藍山的一所私立小學的家長們對考試進行抵制,以制止該學校的語/數考試成績被列上聯邦政府的「我的學校」(My School)的網站。對此紐省教育廳廳長皮科利(Adrian Piccoli)警告說,如果將來有些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還鼓勵學生們不要參加全澳語數考試,他們將受到紀律處分。
  • (大紀元記者夏墨竹澳洲墨爾本採訪報導)「我本燕趙一漂萍,浮生南北與西東。兩期總領志士群,浩然正氣堪比倫。神州陸沈慶孑餘,蒼海載我到南極。天涯海角有桃源,世外避秦三十年。」這是三十年前,教育界名宿、抗日英雄康紹禹先生寫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七古自況。想當年,在萬民觀禮的北京故宮太和殿日本投降儀式上,七個接手受降的委員,他是其中之一。僅僅幾年後,在大遷徙的離亂中,帶著一塊洋錢逃命的也是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