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食管法修法 改飲食習慣契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0日電)立法院議場內,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敲槌,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過關。議場外,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楊麗環卻語重心長,「現在是重新檢視生活習慣契機」。

「現在買飲料,不只看糖份、看熱量、還要看添加物。」消費者在塑化劑事件後的憂慮,最直接反映給代表民意的立法院,上午三讀修正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增加業者違法添加食品添加物的最高罰鍰,也加重致危害人體健康的刑期。

雖然修法過關,但楊麗環沒有喜悅之情,反而點出不僅食品摻有塑化劑,生活中也有許多環境荷爾蒙和毒素的事實,除呼籲民眾吃東西要更小心,也應改變生活習慣,不用塑膠製品、多用環境保護或安全材質的杯、筷,減少毒物危害健康機率。

「修法是第一步」,她說,未來政府要加強毒化物源頭管控,「不要再讓不應該加到食物中的東西污染食物」,也要重新檢討食品添加等相關規定,建立更嚴格把關標準。

以消費者視角出發,國民黨籍立委鄭汝芬就發現,許多食品添加物標示不夠清楚,「巧克力上標示香料、乳清粉、調味料,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甚至有運動飲料添加起雲劑,卻標示果子醬,混淆視聽,「消費者有看沒有懂,如何自行把關?」

從立委的說法不難發現,政府維護食品安全的責任只會更重、更廣,影響也將更深遠。

鄭汝芬就說,將督促政府加強食品添加物成分標示,並肩負教育民眾責任,讓民眾知道食品產製流程、食品添加物相關知識及如何吃得更安心。

許多經認證食品,也遭塑化劑風暴波及,是事件帶給人們的另一項反思與警醒,「不管大廠小廠,都要有產程認證機制」,民主進步黨籍立委黃淑英點出重點。

她說,現行GMP(食品良好作業規範)認證非強制參加,許多廠商不受規範限制,政府也難控管,未來應根據廠商規模訂定不同標準產程作業規範,「尤其最上游廠商規定要最嚴」,避免塑化劑風波重演。

食品衛生管理法在短時間內快速修法,反映民眾對食的憂慮與期盼吃得安全,但修法只是第1步,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業者、政府與民眾,都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