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文化誰該負責?

褚天安(高中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學生「上課文化」的議題,藉由洪蘭教授〈台大醫科學生尸位素餐 〉一文引起各方討論,正面、反面意見皆有。廣泛討論至少引起「上課文化」的問題被社會大眾重視,或許對重新檢視教育有些幫助。

大學生的鬆散上課態度,諸如遲到、在課堂上睡覺、飲食、化妝、聊天、玩手機、聽音樂、穿拖鞋到校,甚至有學生在課桌上擺一面大鏡子,時時檢視儀容,擠眉弄眼等「上課文化」,在我任教的高中教室裡早已見怪不怪。當然很多人一定會反問:「老師是否有進行教室管理?授課內容是否精彩有趣?課程是否有吸引力?」等問題。然而,上課問題絕非好與壞的二分法可概括,同樣的授課方式對不同的班級、學生也會有不同的效果。

學生上課「不務正業」乃至「尸位素餐」,絕非僅是師生之間的問題,我所擔心的是,這種往負面發展的上課現象會成為「校園文化」的常態,具體來說,甚至是「補習班化」。學生這些習性的養成,恐怕來自補習班與家庭、社會,因為每天都很忙,忙到缺乏生活時間、空間,所以平常應在自己房間做的事情只好挪到教室裡「利用時間」,焦點不一定只放在教學好壞、學習態度,恐怕事情背後的社會因素更值得探討一番。

在台灣,我們幾乎每天都可在各種場合看到上述「遲到、睡覺、公共場所飲食、玩手機、聽音樂」等現象,這些在任何地點都能做的事為什麼在教室上課做時會令人大驚小怪?當上課的本質變成只有升學,其他價值都被遮蓋後,自然而然產生一種過去少見的「文化」。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Bourdieu)對躲在社會現象後面的「規訓」所形成的習癖(habitus)的看法,當前的上課文化正是上課補習班化、校園大眾化以及升學制度階級化不減反增所形成的習癖,這連成人都這樣了何況學生?

「上課文化」不僅只是師生的責任和問題。許多專家要求學校教師要改善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但是對於基本的教育環境卻甚少著墨,有如要求撘乘台鐵的乘客比照捷運排隊、不吃東西,簡直是緣木求魚! 絕大多數教師每天面對學生當然會認真思考教學,但是社會潛在的規訓所形成的習癖,絕非師、生這一層面可以克服,就如同搭捷運的「有水準」乘客往往跟搭乘台鐵 的是同一批人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智利首都聖地亞哥持續數週的學潮,8月9日轉變成暴力抗議活動,蒙面的抗議者焚燒汽車、設置路障、搶劫商店並向警察扔東西。數千名學生的抗議旨在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對公共教育進行改革。警察使用催淚瓦斯和高壓水柱來驅散抗議者,至少273名示威者被拘留,23名警察受傷。
  • 根據上週在墨爾本召開的學生心理健康研討會所發表的一份公報,現在大學生中心理方面有問題者日漸增多,專家呼籲教育單位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建立相關的報告制度,並希望政府在撥款上予以特別支持。
  • 課堂上亢奮、躁動的氛圍讓我開始厭煩給一年級上音樂課了。以後每次上課時,為了管好紀律,我經常以十分嚴厲的語氣大聲的責怪或呵斥學生。記得那天,我在一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對學生講完了「要做一個認真、善良的孩子」之 後,心想:小朋友們年齡這麼小,懂得什麼叫「善良」嗎?
  • 【大紀元8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熹、陳亦偉台北11日電)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今天出席「台灣讀報教育研討會暨全國成果發表會」表示,讀報教育讓學生在第一時間掌握時事,提升學習效率及公民素養,值得推廣。
  • 學習藝術同時也是培養我們的許多能力。藝術學習聚集著了智力,情感,想像力和實際經驗的培訓。繪畫也讓人們在其中更豐富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它的色彩,線條,形狀,搭配都是另類的語言。除了文字以外,藝術也能夠捕獲人們的思路和感受,讓人們有另一個溝通以及學習的機會。  
  • 【編者按】許多父母來到加國,希望給孩子開闢一個美好的未來。經歷了艱苦打拼,事業漸漸走上了正軌,卻在同時忽視了子女的教育。我們開闢【華人加國談育兒】這個欄目,分享家長們在加拿大育兒的心得和體會,歡迎讀者朋友投稿。Canada_editor@epochtimes.com
  • 「尖子培訓班」是一間亞城以從小學、初中至高中生課業輔導為主的課外課業輔導中心。它的數學、英文、科學等不同種類的課程輔導很受學生和家長們的歡迎,主講董長春老師因在美國從事教育工作30年,名聲也已在社區廣為人知。
  • 匯豐銀行﹙HSBC﹚聖蓋博市分行,為推廣文化教育傳承,每年以獎學金方式贈與社區,今年為第七次舉辦,11日受惠團體聖瑪利諾華協會長、聖瑪利諾中文學校校長洪逸青,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戴啟亮、華馨基金會董事長何祖芬出席,表達感謝。   
  • 作為一名文學老師,除了講授故事,我也常常利用故事進行教學,並儘可能更多地採用這種方式。為了讓學生掌握某些概念,我會在課程中摻進一些敘事手法,將概念用戲劇化的方式呈現。教書的時間越長,我就越相信故事的力量。它傳遞真理和激發奇思妙想的能力,其它任何方式都無法企及。究其原因,這一點尤為重要:故事與人類的經歷和人的本性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 回首數載的教學生涯裡,曾迷失在孩子成績與教學付出的計量天秤裡,失衡的可不僅是度量意義上的砝碼,而是師生間雙向溝通的和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