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調查發現:大學生中心理疾患者增多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1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趙海德澳洲編譯報導)根據上週在墨爾本召開的學生心理健康研討會所發表的一份公報,現在大學生中心理方面有問題者日漸增多,專家呼籲教育單位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建立相關的報告制度,並希望政府在撥款上予以特別支持。

研究者發現,經濟上相對困難的學生有各種不良心理情緒的幾率是其他人的三倍,這使得他們更易患上心理疾病;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相對其他人群,學生中的不良情緒患者特別多,其中18-24歲的學生更是心理疾患的高發群體。

墨爾本大學青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卓姆(Tony Jorm)教授說,政府現在鼓勵大學招收各方面相對弱勢的學生,這樣客觀上會使大學生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更趨嚴重,他還說,過去10年裡,中學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做的比較好 ,而高校的此類服務比較薄弱。

卓姆的研究小組通過分析比較3項不同的健康調查結果,即全國健康調查(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全國精神健康調查(the National Survey of Mental Health)和健康、家庭收入與勞動力狀況調查(Wellbeing and 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後發現,學生患中度心理疾患的有25%,比其他人群高出約5%,而昆士蘭大學斯托曼(Helen Stallman)教授去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學生患嚴重心理疾患的有19%,比普通人群高出約16%;儘管兩個人調查結果差異很大,但卓姆肯定地說,現在大學生中的心理疾患問題確實在大大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表現。

墨爾本大學的學生米莉薩(Melissa)則以自身的經歷,在研討會上呼籲政府和學校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而學生自己則應該正視這一問題,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心理有障礙,就應該及早尋求幫助,而不是漠視或忌諱就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主辦的每月一次的「紐約學術論壇」昨(24日)迎來了2009年第3場,繼前兩場專家教授演講的社會學、生物醫學、法律學等課題,本場論壇則偏重於精神健康服務,認知研究等心理學方面的題目,論壇不僅吸引了大學在讀生、研究人員,同時也吸引了關心子女成長的學生家長前來參加。
  • (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近日,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法律系一年級新生Michel Gariepy跳樓自殺,令校園震驚,也引起人們對大學生精神健康的關注。研究結果顯示,15%的在校大學生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而且這個數量有可能正在增加。
  •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在浙江9所小學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三分之一的小學生因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力而存在心理問題,絕大多數學生不堪學業重負,有相當比例的學生還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體罰。
  • (大紀元記者鄧振梁編譯報導)近兩年的金融危機及這波景氣嚴重衰退不但造成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年輕人的影響也非常大。最近的研究發現,有焦慮與其他心理疾病的美國高中生與大學生比例是大恐慌時期(Great Depression)同齡人的五倍。
  • (大紀元記者施文山編譯報導)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與20年前相比,安省青少年在身材和健康方面均有下降。

    這份對於安省學生藥物使用和健康的調查發現,2009年,7-12年級的學生中有14%的學生被指健康很差,而1991年這個數據只有6%。

    報告指出,在調查的250,000名學生中,大約四分之一超重或肥胖(根據體重指數推算),大約30%的學生有壓抑和焦慮問題,10%的學生說他們在電視和/或計算機前超過每天7小時。

    據CTV報導,這次調查的負責人曼恩 ( Robert Mann)博士表示,所有這些因素看來都是學生整體健康差的原因。「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間有明顯的關係。學生應受到鼓勵過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需要監管他們不健康的行為。」他說。

    曼恩是多倫多成癮與精神衛生中心 (CAMH)的高級科學家,該機構組織了這次調查。安省學生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是加拿大歷史最長的青少年學校調查。

    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大約34%的學生去年沒有看過醫生,甚至沒有參加每年體檢。

    43%的學生參與賭博活動象打牌、買彩票或賭運動波,這個數據近年有所下降。

    調查結果指出, 20%的學生每天玩光盤遊戲,10%的學生有與光盤遊戲有關問題的症狀——心事重重、失去控制、疏遠家庭與學校。

    CAMH青少年賭博、遊戲和網絡問題臨床和教育服務中心負責人 Bruce Ballon博士說表示,這種行為傾向令人擔心,學校和家庭應給予監管。「這麼多孩子在這樣小的年齡參與這類活動是一個危險徵兆,他們長大後可能會有賭博問題或其他有害的行為問題。」

  • 暑假結束,新的一學期即將開始,一些新生開始忙著適應體驗紐約新生活,返家的舊生也到了忙碌的城市,有的繼續上課,有的則是煩惱著接下來的出路。無論在美國待上多久時間,在海外的留學生,總是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一次次面臨適應上的重重考驗。畢業之後持工作簽證或是綠卡留下來的學生,通常被視為有保障的一群。
  • (大紀元記者聞慧多倫多編譯報導)開學將至,對於許多孩子來說,他們穿著名牌跑鞋、背著裝有筆記本和削好鉛筆的書包,高高興興重返校園。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隨著開始日期漸近,他們愈加感到焦慮或恐懼。

    對那些在新學期轉到新學校的孩子,他們需要面對新老師,要去新環境結交新朋友,這些因素會對孩子造成一段時間地不安和焦慮。

    如果暑假後起,家裏發生某種變化,也可能會導致一些極端的對新學年的反應。例如,有人搬了新家,家裏來了新成員,或家裏可能有人去世了等。不管哪種情況,都會讓孩子對上學更為不安。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雷斯橋大學(University of Lethbridge)教育學教授布賴特(Robin Bright)表示,年級小的孩子對於新老師可能會有不安,他們擔心老師會不會喜歡自己。

    但是對於大些的孩子,壓力更是多種多樣。學生們可能會擔心去哪趕趟校車,或他們害怕不能找到新課程表或新鎖櫃。他們最擔心的是,他們的朋友會不會和他們在一個班裡。

    在多倫多從事孩子和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學家科爾(Ester Cole) 說,「建立孩子在學校社區裡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她強調,孩子需要與他們日常在課間或在餐廳接觸的同齡人之間建立友好關係,這教孩子了解社區,知道如何去協商和合作。

    布賴特稱,解決返學壓力的最好方式是談論出心裡的恐懼。在開學前幾週裡,父母花些時間陪孩子沿著去學校的路走一走,在學校的操場上轉一轉,幫助小孩熟悉周圍的環境。

    孩子求助電話(Kids Help Phone)是一個針對5到20歲孩子的青年諮詢服務機構,它就學生開學恐懼問題給父母們提出了一些建議。在過去5年中,孩子求助電話機構的在線活動有所增加。這表明,孩子的向外求助方式正在改變。如果他們和父母談話覺得不自在,他們會盡量用其他方式來得到幫助。

    科爾表示,孩子們指望父母來消除他們的恐懼。但是,如果他們看到父母擔心時,他們更不易靜下來。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讓入學前的不安減到最小的方式是在停歇時間找事情做,讓每天過得充實些,直到開學前。

    布賴特接著補充,在開學前一段時間,父母不應該低估好習慣的重要性。保持健康,得到充足的睡眠、鍛練和合理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 美國農業部最近宣佈拿出200萬美元,資助一些研究飲食行為的心理學家想出妙招,讓孩子們在公立學校餐廳不僅吃飽吃好,而且吃得健康,以便降低美國中小學生當中過高的肥胖症發病率。 (20101021-US-SCHOOLS-ENCOURAGE-KIDS-TO-EAT-HEALTHY-105472583l)
  • 【大紀元2011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綜合報導)由美加大學聯合做的一項調查發現,四分之一在校園健康中心求助的大學生有抑鬱症狀,10%的學生稱最近有自殺的念頭。這一發現引起了專家關注。    美國華盛頓及威斯康辛大學,以及加拿大卑詩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622名主要因身體問題訪問校園健康中心的大學生做了詳細的問卷調查,發現25%的學生有抑鬱症狀,比如他們選擇了這樣的答案:「我總是覺得憂愁」。另外10%的學生承認,在過去2週內有自殺的想法。    卑詩大學護理教授、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Elizabeth Saewyc表示,對調查的結果感到很吃驚。她和她的同事都建議,校園內的健康中心應該向所有的病人提幾個問題,來決定他們是否是感到嚴重抑鬱,以便在他們的問題惡化前得到治療。    這項研究的發現,與教育及心理專家長期以來的觀察相一致。專家認為,背後的原因之一是來自社會的壓力,大學生畢業後的成功已經沒有保證,他們面臨更多的挑戰。    這種現象在華人社區也有反映。多倫多華人社區前段時間與多倫多教育局合作,專門召開研討會,幫助家長及學生應對有關的問題。
  • 上海剛公佈的去年中小學生安全事故報告指,2010年上海共有中小學生146萬人,發生各類安全事故1732起,比上年增加15起;非正常死亡學生79人,比上年增加11人。其中,在社會和家庭中非正常死亡72人,比上年增加8人,占學生死亡總數的91%;而過度的保護導致青少年兒童的防範意識差,「骨脆脆」的體質堪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