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藝術:最富有的人不講究物欲(中)

約翰.凱 John Kay

人氣 58
標籤:

如今,大規模的個人剝削不是來自殖民主義者,而是來自當地統治者:像奈及利亞的薩尼‧阿巴查(Sani Abacha)將軍和薩伊總統賽茲‧莫布杜(Setse Mobutu),他們將國家財物占為己有,侵吞幾十億美元。

這些人在位期間透過政權取得大筆財富,退休後就過著無憂無慮的奢華生活。我在法國里維耶拉半島上俯瞰第馬丁(Cap Martin)的美景,一邊撰寫這篇文章,心裡想著薩伊總統莫布杜在這裡有四棟別墅。

但是,阿巴查和莫布杜二人都死在辦公室。他們寧可享受權力帶來的喜悅,勝過享受自己偷竊的財物。跟克萊夫一樣,他們的首要目的是掌握權力,擁有龐大財富只是維持那項權力的一項手段。

通常,最重視財富排場的人是為財富最勞心勞力的人。身兼記者和作家身分的理查‧康尼夫(Richard Conniff)試圖對富翁們進行的人類學研究,剛好提供一個獨特實例說明此事:

在棕櫚灘舉辦的某個慈善晚會上,我坐在一名身穿Escada黑色圓點螢光粉紅禮服的女士旁邊,她的一頭長髮捲成像霜淇淋一樣,她跟我說她剛買一輛積架汽車(Jarguar),也在棕櫚灘、紐約和漢普頓等地都有房子,她身上穿的禮服要價四千美元。

二、三杯酒下肚後,她開始坦承自己這麼有錢是因為移民來美國發展的父親,創辦橡皮圖章事業賺大錢。她說她的父親很節儉,她辦公室的椅子破了不准換新椅子,只是拿膠帶貼補。

冬天時為了節省暖氣,整棟大樓冷得要命,害她在辦公室替父親工作時,冷到頭上要戴帽子,手上要戴手套。

對有些人來說,累積財富本身就是一項目的。美國南北戰爭後大繁榮時期的女首富海蒂‧葛琳(Hetty Green)並不是繼承家產才成為首富。

她透過成功的投資,讓自己的資產變成一大筆財富,她兒子因為意外膝蓋受傷,她想省錢就帶著兒子去提供義診的醫院,結果被醫生認出來要她付錢,她氣得回家自己動手治療兒子,結果害得兒子的傷口腐爛,最後不得不截肢。

葛琳的物欲一點也不強,她為了避稅還住在廉價出租公寓裡。葛琳實在有資格名列《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Book of Records)的第一大守財奴。她顯然出現病態上癮行為,只為了累積財富而累積財富。

葛琳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莫布杜和阿巴查就不一樣,他們當然很享受自己用心累積的物質利益,洛克斐勒或卡內基、蓋茲或川普也沒有節儉度日。不過,像華頓或其他富二代的父親們卻比大多數窮人更享受節儉度日。

現在,全球首富常由投資鉅子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蓋茲奪下頭銜,巴菲特將個人財富當成是身為投資者技能的展現,他不是一個注重物欲的人。

如今,他還住在五十年前在奧馬哈買的小別墅裡,最喜歡大啖內布拉斯加州的牛排,大口喝著櫻桃可樂。

幾年後,他打趣地向股東說明公司購置的第一架商務飛機叫做「站不住腳號」(The Indefensible),後來巴菲特把這架飛機賣掉,買下全球最大的私人飛機公司。

不過,早在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敘述希臘哲學家暨天文學家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的故事,就預言到巴菲特和另一位當代投資奇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生活與做法:

……人們一再責備他,告訴他哲學根本沒有用,哲學讓他淪為窮人。但是,雖然時值冬季,他依據自己對天象的了解得知,今年橄欖會大豐收,他把自己能拿出的一點錢,買下美里塔斯和巧斯島等地的所有榨油設備。

當時他只花了一點錢,因為沒有其他買家跟他競爭。後來等到橄欖收成時,榨油設備的需求突然暴增,他就可以獅子大開口。

這次生意讓他賺到不少錢,也證明哲學家想要致富並不難,只不過致富不是他們一生追求的目的。

我喜歡這個故事,有時候這個故事不免讓我想到企業資深主管為何堅持支領駭人聽聞的天價高薪。

既然他們不需要那麼多錢又沒有時間花錢,為什麼還認為支領高薪很重要?我知道,為了覺得自己很重要,領取酬金當然有必要。

自視甚高的執行長怎麼可能接受在同業對手中,自己的年薪竟然落在後面四分之一,雖然一定有人會落入這群人當中,但是自視甚高的執行長當然希望自己不在其中。

即使是華爾街交易員和投資銀行家這些眾所公認的貪婪人士,也開始重視獎金,他們認為自己幫客戶和公司賺多少錢,就要拿多少獎金,讓自己可以名聲大噪。奇怪的是,為什麼他們那麼在意同事和競爭對手的年薪有多少?

但是,不管是為了追求財富而追求財富,或是為了物欲而追求財富,直接追求財富有可能傷害到這樣做的個人和組織。

巴菲特就是罕見的特例,他以自我貶抑的機智來看待自己的成功,自始至終堅守道德價值觀。
雖然在諷刺漫畫中都把成功的企業人士畫成喜歡挑釁的惡棍,但是這種人根本不可能對優良企業有幫助。

製作美國真人實境秀《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一炮而紅的川普,是酷愛誇大其辭、交際手腕高明的傢伙;英國也有同名節目,由企業大亨亞倫‧舒格(Alan Sugar)主持,舒格不但正經得多,整個節目的內容也更有深度。@(待續)

摘編自 《迂迴的力量》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教戰手冊:智慧裝修 省錢省心
一本誠信經 歷久彌新的輝光
全球股災面前 美股民:我為何還買進?
德法峰會 拒發歐元債券 美股一度慘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