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生活 快樂工作

font print 人氣: 107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多數的人都渴望成功,但很少有人能說自己是成功的。到底成功是什麼?你如何定義成功?

成功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獨特而個人的。正因為成功沒有一個普世皆準的定義,所以我們不如去想想如何「活得成功」,特別在面臨困境和悲傷的時候。

成功是無法用財富來衡量的。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心靈匱乏的富人,不但自己不快樂,甚至還因為他們的貪婪,為別人帶來許多傷害。

對我來說,活得成功是終身學習、創造與經驗分享的過程,是有益於人類成長和大自然的美麗與和諧的。活得成功就是盡可能的去開發個人潛能,展現出一種讓你快樂、滿足的狀態;同時,讓世界分享你的潛能與貢獻,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

成功並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不間斷的運用你的資源。成功並非終點,而是一種旅程。有些人認為成功就是你留給孩子的東西,而我相信,成功是你留給孩子值得仿效的榜樣。簡言之,成功就是你和那些生活受你影響的人,所共同經歷的一種快樂回憶的集合。

極度的貧乏與無知是成功的兩個障礙物。缺乏足夠的食物以及足夠的教育來發展謀生技能,滿足人們生活與健康的基本需求,人們就無法去瞭解任何成功的概念。世上大多數人關心的是生存而非成功。

對我們這些有得吃、有得住,還有機會受教育的幸福的人而言,我們肯定可以活得成功。因為這是一種選擇而不是機會。

你教導過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像是奧運選手、太空人以及企業經理人如何追求成功。到底那些成功和不成功的人之間,有何重要的差別?

在人生中要成功,你必須相信你所堅持的夢想。換句話說,不管你在人生中的哪個階段,擁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你都必須相信你是值得成功與快樂的。

培養這種潛在、值得的直覺,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那些對社會有偉大貢獻的名人傳記。他們都曾經在人生中,克服過無數的挫折與阻礙。一旦你體會出成功是靠努力、熱誠和堅持,而不是有錢的父母與運氣的時候,你就會把焦點放在追求能夠讓你展現潛能、有益他人生活的夢想上。人們願意為了那些可以帶給生活更多便利和樂趣的物品或服務付出代價。

如果你決定去追求那種讓他人快樂生活的成功,追尋那些有益人類和社會的快樂,才是更聰明更有價值的。舉例而言,販賣毒品、香煙和武器或許可以娛樂他人,但這些都不是我所謂的「活得成功」,並不能讓社會更好、更美麗。

沒有人可以完全避免失敗,特別新經濟正面臨低迷的時候。你在年輕時也曾經歷過一些失敗。你是如何步出失敗,走到成功?

成功的人能夠體認到,失敗其實是一種學習如何不向下沉淪的不愉快經驗。失敗正是成功的養分。如果我們可以誠實的瞭解、分析失敗的原因,失敗的經驗就不是絆腳石而是墊腳石。

我一向視失敗為一種暫時性的不便。因為一時無法充分具備成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所以遭致失敗。換言之,失敗是一種避免重蹈覆轍的教訓。

許多人因為一再失敗所帶來的痛苦和反感,便害怕去嘗試與挑戰。其實,失敗並不代表一個人,而是一個值得我們去學習與成長的單一事件。

工作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分量愈來愈重,甚至成為評量成功的重要準則。你認為,今日工作的挑戰是什麼?我們如何面對挑戰?

進入21世紀,不管你為哪家公司、哪個組織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經營。如今不可能人人都有工作,也沒有一家公司可以保證你終生的工作。因為在全球經濟的迴圈與競爭之下,連政府部門都無法提供你終生的工作。

你應該對你的老闆忠實,因為他付你錢,就是要你誠實、正直的提供顧客忠誠、有價值的服務。不過你還必須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提升教育程度和技能,以面對各種經濟週期。

你最好有足夠面對未來的理財規劃,並且持續注意有哪些方法可以讓你的服務,在多變的市場中更熱門、更具價值。你必須會使用電腦,擅於溝通,最重要的是能夠完全掌握顧客。對於那些購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管是在公司內或一般消費市場上的顧客都能應付自如。

在今天,享受工作樂趣的方法很多。我從未遇過科學家、運動員、藝術家、音樂家或演員不能以工作為樂的。要樂在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視為一種終生的成長歷程。

在美國,很多人都在五到七個不同公司,做過至少七個不同的工作。而世界各國的年輕人,也都有過數次跳槽的經驗。換句話說,工程師可能變成企業家,音樂家可能變成數學老師或業務員,而護士也可能變成科學家。

重點是要找出什麼是你喜歡而且擅長做的,並且將你的熱情與事業結合在一起。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追求你的熱情,而不是你的養老金。」

你最好可以找到一個能夠發揮潛力、激勵自己的工作。長遠來看,與從事別人眼中使你致富的工作相比,做你喜愛的工作,將能為你賺進更多的錢。

雖然賺錢是我們努力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當你在自己不滿意的事業中努力工作了一輩子,卻在退休後發現,你已經老到、累到無法享受成果時,多麼殘酷。我們工作的態度最好能夠像那些渴於求知、喜歡上課的學生一樣,不要只為了升級而參與。

當然還有別種享受努力工作的方法。其中一種就是隨時提醒自己工作的目的為何。當我們工作的時候,別人將受惠於我們的付出。不管我們是否從事健康醫療事業,都能夠改善他人的生活品質。當個老師,我們也可以改變生活。即便是從事像縫製降落傘這樣單調的工作,我們也該記住,這些降落傘可能會拯救那些同我們兒女一般年紀的年輕生命。

另一個避免工作過度的方法,就是去參加社區、家庭的文化或創作活動。參與社區服務活動所帶來的快樂與價值感,將能夠平衡我們在日常工作時,所產生的苦悶。讓我們活得更快樂。

在現今高倍速的環境下,我們可能同時擁有成功的事業和生活嗎?

同時兼顧成功的事業和生活是可能的,但也是具有挑戰性的。最好的方法,就像你工作的方式一樣,用電子日記簿來安排私人活動。亦即,將「重要的事」排在「緊急的事」之前。

其實,我們的至親絕少會要求排時間見面。溫泉、海洋、山野或公園,也不會擠著要與我們開會。可是我們每天處理的是截止時間的緊急資訊。我們已經將異常忙碌與成功劃上等號。但是科學家卻無法為我們多創造出一分鐘,即使是超級大富翁也無法花錢買回過去的每一天。

從明天開始,好好的在工作日誌上,排出能夠幫你建立個人成功生活的每一個活動,以平衡工作上繁忙的約會。你不能分期購買快樂,也不能把享樂留到未來。

你有數本教導成功的著作,其中的建議與準則,如「尊重自己的價值」或「過程重於結果」等,不但真實而且簡單,有些甚至像會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傳統智慧。為什麼我們必須一讀再讀?

活得成功說來簡單,但是實踐很難。因為我們都被許多娛樂媒體所催眠,認為有名而富裕的生活才是成功;我們被許多電視、電影及雜誌誤導,以為死時擁有最多玩物的人才是贏家。事實是,人過去就過去了,再多的玩物也沒有意義。快樂的活著才是贏家。

與其讓自己的外表看起來更年輕,倒不如在我們的生活中,保持一份童稚的即興和好奇。保持年輕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和孩童相處;而學習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和那些能夠分辨出人生中何者緊急、何者重要的長者相處。

其實,成功的人不會告訴別人怎麼活。他們生活的方式,就足以啟發他人盡情生活。當你真正成功的時候,和你一起生活的人會在你耳邊,輕聲告訴你:「我最喜歡跟你在一起時的自己。你鼓勵並且讓我在生活中盡我所能。當我在你身邊時,我的心中便充滿著幸福與喜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想要減肥成功,就必須知道減肥路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干擾有哪些,然後一一找出過關斬將的方法。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別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談,並聽聽專業醫師怎麼說!
  • 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我們的思維。最重要的是:是看到機會,而非阻礙,尤其是在你遭遇失敗的時候。發現機會並非難事,難的是調整思維。要克服失敗的心裡,首先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找出問題所在,處理好事情。如果學不會在失敗面前為成功積蓄能量,就不能把失敗的經驗轉化成前進的動力。
  • 班上有一位小盛,在學校樂隊中擔任鼓手,每次舉行升旗典禮時,全校師生都專注地聆聽他的演奏進行儀式,有一天,他卻演奏錯了,感到十分挫折,萌生退出樂隊的想法,我告訴他這個故事:
  • 凡事「盡人事,聽天命」只要盡了力就好,至於結果也就不用太在意了,畢竟「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做任何事和過你這一輩子一樣,重在過程,結果就順其自然吧!
  • (中央社台北25日電)研究人員發現,曾有悲慘失敗經驗的人或組織,就長期而言會有更好的表現。這是因為他們從失敗中獲取更多知識,也比較容易記取教訓。
  • 谷歌作為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在行業中保持著高度先進和創新。但谷歌旗下多款技術研發和項目讓人看不明白,這其中既有給獲得高度肯定快速發展的,也有遭人詬病草草下馬的。
  • 常常聽到下面這個問題,試想杯子裡裝有半杯水時,你會認為「已經裝有半杯水」?還是「怎麼只有半杯水」? 我的想法是,「兩者都必須事先設定狀況」。
  • (大紀元記者蔡琳澳洲墨尔本編譯报导)近日,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宣布辭去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這一宣布雖不全在意料之外,但卻為創業史中最優秀的章節之一畫上了句號。喬布斯說:「我總說,如果有一天我無 法盡到蘋果公司CEO的職責,無法達到你們對我的期望,我會讓你們最先知道。遺憾的是,那天終究還是到來了。」 喬布斯留下了一個在最近一個季度盈利7.31億美元的公司; 而他在商業、技術和流行文化上的影響力已遠超單純的數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