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尾大不掉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對(1)曰:「……若由是(2)觀之,則害於國。末(3)大必折,尾(4)大不掉(5),君所知也。」 (《左傳.昭公十一年》)

【註解】
(1) 對:回應。這裡是指申無宇回答楚靈王的問題。
(2) 由是:從這些例子看。
(3) 末:樹枝。
(4) 尾:尾巴。
(5) 掉:擺動。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楚靈王滅了蔡國後,打算整修蔡國原本的城牆,並派公子棄疾駐守此地,把蔡國改為封邑。楚靈王想知道這樣一來自己的兒子會不會有一番作為,當下就詢問臣子申無宇說:「我想命棄疾為蔡公,讓他掌管一個封邑,你覺得如何?」沒想到申無宇卻回答:「據臣所知,皇親國戚離皇都愈遠,一旦他們擁有軍隊,很可能就會發動叛亂,引起國家不安啊!」靈王卻不這樣認為的說:「但是一個國家如果擁有強大的封邑,一旦有了外侮,這些封邑就會趕來救援的,不是嗎?」

申無宇回答說:「王說的也有一番道理,但從歷史上來看,從前衛國有蒲、戚兩大城邑,而衛獻公卻被放逐了;其他例子中,國君甚至還送了命。這就好像一棵樹的樹枝太粗就會折斷;動物的尾巴太大就很難擺動。大王希望你能明白這道理啊!」後來楚王並沒有採納申無宇的建議,兩年後,蔡公果然發動叛亂,逼得楚王最後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後來「尾大不掉」被用來比喻上弱下強,難以掌控局面。

【討論】
(1)申無宇認為楚王讓自己的兒子掌管蔡國有何不妥?
(2)最後申無宇用了哪兩個淺白的比喻,來說明上弱下強的後果?
(3)這個故事中,楚靈王並沒有接納申無宇的忠告,最後導致悲劇收場。如果你是楚靈王,在當時聽到了申無宇的忠告後,你會做何反應?

【造句練習】
例:這種尾大不掉的情勢是你自己造成的,就得要你自己從根本上解決才行!
例:為了避免產生尾大不掉的窘境,請你一定要防微杜漸掌控好局面。

【相反成語】
強幹弱枝

【課後時間】
請你動動腦,填填看以下有趣的中國字方塊組合:
例:(毛)+(尸)=(尾)
◎(古)+(尸)=( )
◎(出)+(尸)=( )
◎(至)+(尸)=( )
◎(曾)+(尸)=( )

【參考解答】
◎(古)+(尸)=(居)
◎(出)+(尸)=(屈)
◎(至)+(尸)=(屋)
◎(曾)+(尸)=(層)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應當顧全大局,而不在細微末節上錙銖必較,才能從宏觀中,取得較易成功的抉擇。「大德不逾閒」就好比在江河裡游泳,順流而游,游得就快就輕鬆,逆流而游,游得就吃力。
  •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堅守自己的志向,有疑問要切實的問清楚,從淺近的地方去思索推究,仁德便在其中了。」
  •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堅守自己的志向,有疑問要切實的問清楚,從淺近的地方去思索推究,仁德便在其中了。」
  • 子張問:「什麼叫四種惡政呢?」孔子說:「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叫做暴;發令遲緩,到期卻不寬假叫做賊,同樣是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叫做像做小官員般的小氣。」
  • 子張說:「士遇見危險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居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 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各種製作的場所,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以求得一切道理。」
  • 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一位君子;不知道禮儀,就無法立身於世;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辨別別人的好壞。」
  • 古代帝王所重視的四件事: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待下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民眾的信賴,做事勤敏就能取得成就,施政公平,人民便心悅誠服。
  •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一樣。他犯的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
  • 子夏說:「每天學到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每月溫習一下我所學會的,不把它忘記,這樣就可以稱得上好學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