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交涉藝術的世界:肢體語言一致

高杉尚孝

人氣 67
標籤:

配合對方的溝通模式

首先,讓我們從「配合對方的溝通模式」這件事開始思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判斷對方的溝通模式究竟為何。

溝通模式的基本類型共分成3種:視覺型(Visual Type)、聽覺型(Auditory Type)、動覺型(Kinesthetic Type)。

對視覺資訊有較強的反應,或是習慣以視覺方式掌握狀況的類型,便是視覺型。

若對方常用「總覺得討論的內容不鮮明」、「爭論的焦點模糊了」、「看不到明確的展望」等等,與視覺相關的表現方式,對方很有可能是個視覺型的人。

面對這樣的對手,應該努力以視覺的方式傳達我們想表達的內容。

若是「關於這一點,請仔細聽我說」、「請聽聽我的看法」、「我方的主張聽起來只像雜音一樣」等等,就能推測對方應該是個聽覺型的人。

「無法感受其重要性」、「請好好地接納這一點」、「公司內部看法上還存在著相當大的溫差」等表現方式,對方大概是個動覺型的人。

像這樣抓住對方的溝通類型之後,再由我方配合,以該模式慣用的表達方式進行溝通。

也試著讓肢體語言與對方一致

再者,自己的舉手投足配合對方的肢體語言,對於關係的建立也很重要。如果對方習慣與人視線接觸,那麼我方就該積極地與其眼神交流。

反之,我方則應該避免凝視對方的眼睛。若對方表示有興趣、身體無意識地朝我方前傾時,我方也應該試著那麼做。

其他像是呼吸的速度、講話的速度,也可以試著調整到與對方一致。

要做這些事情,訣竅是「不經意地」進行。我們的目的是與對方頻率一致。但是,若造成對方有不舒服的異樣感受,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最後必須提醒各位,無論是肢體語言也好,溝通模式也好,建立關係不過是協肋交涉順利進行的潤滑劑。

要是太專注於與對方頻率一致,導致無心顧及重要的交涉內容,就完全是本末倒置。請千萬要留意。

過去投注的勞力,就讓它過去

要把沉沒成本忘得一乾二淨企業財務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稱為「沉沒成本」(Su n kCost)。沉沒成本指的是「已經付出且無法回收的費用」。

既然是無法回收的費用,那麼在評估接下來的投資時,就該完全忽視。此概念在談判桌上亦然。

很多時候,我們投注了極大的心力在協商上,由於不願意白費心力,就變成無論如何都希望協商順利結束。

但如此一來,卻造成了必須承擔最後達成的協議可能會劣於「談判破裂之際的最佳替代方案」的風險。

投入成本的束縛

「我為了這個專案投注了100億圓資金。事到如今,能因為預期無法獲利而停手嗎?」這句話,從投入的鉅額資金所造成的心理負擔及束縛的角度來看,非常容易理解。

然而「投注了鉅額資金」的事實,是否能成為「對預期無法獲利的專案繼續投資」這個行為正當化的理由?

只要冷靜地判斷,非常明顯的,答案一定是「否」。因為無法脫離「過去已經付出且無法回收的投資」的束縛而追加資本,只會讓損失愈滾愈大。

所以,應該中止專案,把至今為止投資的100億圓資金視為沉沒成本,將它忘得一乾二淨。

並且新的追加投資應該與100億圓的沉沒成本分開思考,純粹以未來能產出多少報酬為基準進行評估,才是正確的作法。

談判桌上也有沉沒成本事實上,這樣的概念在談判桌上一樣適用。首先,檢視自己在交涉上所付出的投資有哪些?

無非是為了交涉所耗費的時間、費用以及心力。而那些投資的預期報酬,則是「能夠提高雙方滿意度的協議案」。

假設在某次交涉中,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奮鬥,努力卻未能獲得回報;或在還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協議案之前,就出現談判破裂的徵兆。

此時,以人類的自然反應來說,心裡一定會出現強烈的欲望,「不希望至今為止所投注的龐大心力白費,無論如何都希望雙方能達成協議」。

而這樣的結果,將造成談判者忘記當初交涉的理由,只為了全力成就「達成協議」,卻也成了一個活動陷阱。

如此一來,不但使無益的交涉繼續延長,還提高了不少做出原本不應該讓步的風險,甚至最後驚覺自己竟達成一個劣於BANTA的協商。

無論耗費了多少心力,如果可能達成的協議已劣於BANTA,就應該斷然停止協商。為了協商所投注的心力,是為了達成優於BANTA的協議。

所以,在談判桌上,也應該把沉沒成本忘得一乾二淨。

抱持理性,克制情緒

判斷在交涉上所付出的心力這項投資,在什麼時點開始變成無法帶來報酬的沉沒成本,非常重要。

亦即對於「我方已抱持誠意、用盡一切可能的方法,但最後已無法期待能夠達成優於BANTA的協議」的判斷。

雖然絕非易事,但只要時時抱持理性,盡力看穿周遭狀況,應該就能做出接近的判斷。

周遭的人也應該理解沉沒成本的概念

「來自周遭的眼光」也是造成交涉無意義地延長、或導致簽署了一份劣於BANTA協議的一項不可忽視的要素。

人難免會有與其被人揶揄「花了那麼長的時間,結果換來的是談判破裂」,不如不管內容滿不滿意,總之讓雙方達成協議的衝動。

所以,除了談判人員本人,周遭的人也應該在理解沉沒成本這個概念的情況下,不受情緒左右,理性地靜靜關注眼前的交涉。@(本文結束)

摘編自 《你一定用得上的交涉術!-掌握對手最渴求的目標、對抗惡意攻擊,讓彼此滿意度大增的13種溝通技巧》 麥田出版 提供

相關新聞
贏得人心行銷策略:與顧客溝通
跨世代溝通課  教當草莓族主管
放手和放心─ ─理性的面對溝通
青春會客室:溝通不良想出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