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維:實踐志業前的八項思維(上)

作者:黃丙喜

人氣 14
標籤:

公司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短短一百五十年間,股份公司就從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一躍成為世界最具支配力量的經濟組織。

正如加拿大學者喬爾.巴肯(Joel Bakan)在《公司:對利潤與權力的病態追求》(The Corporation: 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所說:「今天,股份公司統治著我們的生活。它決定我們吃什麼、看什麼、穿什麼、在哪裡工作、做什麼。我們被股份公司的文化、符號和意識型態所左右,無處可逃。」

我們必須挑戰公司的統治,才能重振遭到破壞的價值和規範:民主、社會正義、平等與同情心。

公司及其基本的意識型態源於對人性的狹隘看法,過於偏頗而且現實。創業可貴的地方在於,如果你心懷善念,就是在提供一個替你自己也替別人創造快樂及幸福的機遇。

二十世紀末開始興起的行為經濟學派的科學實驗,確實讓我們看到,人在經濟世界中異於自由經濟學派長期認定的決策行為模式。

以自由經濟學派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為代表的主流經濟學,其中一個核心假設是:人的經濟行為,在微觀層次上被認為是自私與自利(Self-interest),人則是一個完全理性(Perfect Rationality)的經濟人(Homo Economicus),可以準確且及時處理任何含量的經濟訊息,而且能夠實現效用函數(對消費者)或生產函數(對廠商)最大化的目標。

經過行為經濟學家,特別是二○○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廣泛地結合心理學實驗後顯示,人的經濟行為其實多半只是有限理性(Bonded Rationality),其偏好、選擇和決策十分相關,而根據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人們對於風險事件的決策不再只憑效用函數決定,其效用函數也不再直接是事件的概率,效用和事件的概率也不再是線性關係。

而其中最有價值的發現是,社會偏好理論印證了人類經濟行為的判斷,往往訴諸公平、合作、互惠等社會偏好和價值。

所以,要展現創業並不只為了賺錢,現在機會來了!為自己建造一個快樂的事業,或為你的員工構築一間幸福的公司,一起追求並享受值得尊敬的利潤和合乎人類自然本性的價值吧!

創業思維方程式:7?+∮,+ 1。+ 100%!

每個創業的機會擺在你的眼前,就好似一整隻豬的肉攤在你的面前,每一個地方看似都是機會。

把一把刀給了你,緊接著問題來了,你到底可以或應該從哪裡下手?你喜歡吃這一塊嗎?這塊你真的吃得下,又能消化得了嗎?

「從哪兒下手?」這個問題應用在創業,牽涉的就是你要選擇哪一個產業的哪一個行業。每一個人與企業的資本和資源,哪怕是富可敵國的微軟(Microsoft)老闆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有他的極限。

他在創立微軟之初曾一再思索的問題就是:微軟必須選擇確實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行業,然後集中一切可用的資本和資源,把它做得完全跟別人不一樣。

這就是他自稱的Microsoft SFD經營模式,S是指Segment(定位),也就是企業先依據內外環境的機會/威脅和優勢/劣勢,在產業結構及價值鏈中找對正確的定位;F指的是Focus(集中),集中一切的資本和資源,擺在自己選定具有競爭優勢的項目上;D是指差異化的Differentiate,也就是把企業、產品做得跟人家不一樣,具有與別人有明顯差異的優勢。@(待續)

摘編自 《領導未來的CEO:12堂EMBA名師的管理必修課》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創意發想 台灣芒果冰揚名東瀛
促創業  台國研院:改變獎助思維
創業雖然辛酸  心靈快樂更多
創業協會理事長:很震撼 整體水準相當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