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正做人準則 中國女子在韓國「足下」生風

文、圖 ◎ 洪梅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女性,在異鄉韓國扭轉了「足部按摩」行業的負面形象,在她的輔助下,足按摩專門店「THE FOOT SHOP」從一家店擴展到擁有140間連鎖店,更獲得韓國媒體評為「2012韓國消費者滿意指數第一」。

在韓國擁有140家連鎖店的知名足部按摩專門店——THE FOOT SHOP,去年年底被韓國媒體評為「2012韓國消費者滿意指數第一」。韓國媒體評價該店:「擺脫按摩店原有的負面形象,成為令人身心健康、男女老少都喜愛的新式足按摩專門店的楷模。」

短短的六年間,從一家店擴展到140家,擁有一千多名職員,不僅扭轉了人們眼中對足部按摩業的刻板負面形象,更成為韓國第一家傳統足部按摩連鎖店,這背後的重要推手便是該店的院長——來自中國的女子于文穎。

今年49歲的中國大陸女子于文穎,外表看來精神奕奕。但看似成功的光環下,于文穎有一段坎坷際遇。

歷經事業與婚姻挫折

出生於中國遼寧農村傳統家庭,于文穎高中畢業後,懷抱對外面世界的憧憬與好奇,離鄉闖蕩打拚,「做生意時被人騙過,婚姻也不如意,幾度痛苦,幾度彷徨,曾經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決定正面對待人生,努力認真的活著。」

面對婚姻與事業的挫折,母親善良而堅強的形象,影響著于文穎積極的面對人生。尤其母親晚年時身患肝癌,患病晚期時竟沒有任何痛症,這不可思議的奇蹟,讓于文穎見證了「善有善報」的人生真諦。

於是,于文穎領悟到,在人生的磨練中,被人欺騙,可能是前世沒做好,這世還債,「應該忘記別人對自己的不好,也謝謝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他們使我更加堅強。」從小她就喜歡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劇中女主角阿信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她戰勝各種困難。

來到異鄉 驚見中國傳統文化

2005年,于文穎從中國來到異鄉韓國,和初來乍到韓國的許多中國人一樣,面對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的窘境,也曾走過適應期,「中國與韓國不一樣的地方太多,開始不接受,後來不斷反省,逐漸適應了。」

逐漸適應了新生活之後,于文穎驚訝地發現,在中國被中國共產黨毀滅至盡的中國傳統文化,卻在陌生的土地上埋下蹤跡,「韓國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流失,沒想到在這裡卻得到了承傳。」

年少時喜歡閱讀中國古典名著,尤其喜歡《紅樓夢》,于文穎說:「故事裡邊的神啊、仙啊,以及因果報應啊,這些傳統文化對我的影響都很深。」但現代中國與天鬥、人鬥、地鬥的社會中,失去傳統文化根源,似乎也失去了做人的準則,令于文穎十分感嘆,「我在中國做過生意,在機關工作過,各行各業幾乎都做過,但是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做人』,抱著的是不負責任的活法。來到韓國後,才開始思索怎樣『做人』,開始反省,不斷反省,不斷學習。」

重新面對人生 重塑行業形象

重塑為人準則,積極地在異鄉重新面對人生。來韓兩年後,于文穎開始幫助韓國老闆管理足按摩店THE FOOT SHOP。這時的她認為,自古以來,足按摩本來是用來解除病痛和疲勞,但是由於社會道德的淪喪,拜金主義影響,按摩行業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形象負面。為了歸正這一職業,樹立自己的品牌,她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她開始招募職員,設立正規學院專門培訓學員,並嚴格要求專業與態度,「培訓時間必須滿一個月,技術必須達到精湛;我們還教授禮儀,強調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我們會盡量引導學生規範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對按摩行業有一個新的認識。」

「我用自己的技術和誠意感動韓國客人,客人很尊重我們。」於是,原本懷有偏見的顧客改觀了,「開始客人對我們這個職業很歧視,有非禮行為,但是後來發現我們做得很好,做過後,錢花得很值得,身體有疾患的得到康復,開始認證、認可我們。因為我們的名聲非常好,現在一提起我們的『THE FOOT SHOP』,韓國人都知道是正規傳統按摩的地方。」

為社會盡責 為中國人爭光

在「THE FOOT SHOP」千名職員中,有90%是中國人,面對下屬又是同胞,于文穎傾心幫助他們面對工作與生活困難,不管是家庭糾紛、生活問題等,她都給予協助。「中國人和韓國人有很大差異,思考方式、文化、民族習慣都不同。漢族人來韓國的語言不通的問題導致了生活、工作產生很大的誤會。」

對於當今許多中國人難以適應韓國的原因,她分析:「很多人家不是在欺負你,是你自己心理一直在作怪,認為人家在欺負你,時間久了凝固成一種東西,人家如果稍微有點過分的行為,就會憤怒、爆發,認為外國很不好,可是又不想離開這裡,又不想改變自己。當然也不排除韓國歧視、欺負、利用中國人的情況。」

她認為擺正心態、正面看待問題,很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針對事,而不要針對人。儘管韓國人對我們中國人不理解,有很多誤會,但是我們在人家的國土上工作,要感激,要守人家的規矩,這是最基本的。不要怨恨,態度積極一點,樂觀一點。」

從陌生到融入韓國社會的心路歷程,從一家店到140間連鎖店的驚人成長速度,于文穎的付出難以與外人道:「每個店就像我的兒子一樣,從不賺錢到賺錢,到現在的成功,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這些年來的節慶假日,于文穎很少休假,晚上也工作到很晚。她言稱自己做事的準則是:「哪怕明天閉上眼睛,今天我做什麼還要認真去做。」

如此拚命工作,還致力幫助中國人,她這樣考慮:「我拿的是社會的錢,我不僅要為社會,還要為我們中國人在韓國人當中爭光。」她鼓勵在韓中國人:「韓國和中國不同,很人性化,是民主國家,只要在合法的基礎上,你可以任意發揮你的能力。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

「要不停地學習韓國一些好的傳統。中韓文化一脈相通,我們流失了本來屬於我們的儒家文化,於是中國社會道德淪喪了,變成拜金主義。好的文化卻在韓國得以承傳。我們要把『她』找回來。」看來,保持積極正面心態、崇尚中國傳統文化是于文穎的成功之道。◇
 
–转自新紀元周刊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b5/330/12182.ht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本在臺北從事醫療工作的林玉萍,28歲那年返回苗栗接續父業習茶製茶,十數年苦心鑽研,終於在放下名次追逐時做出氣質好茶。…就在極度低潮、打坐求解之際,說也奇怪,一個訊息打進了林玉萍腦中——滿腦子妄念,茶當然做不好。幡然甦醒,從那一泡茶開始,林玉萍開始拿東方美人茶頭等獎。「茶是佛的語言」,回想當年心無旁騖返鄉埋頭製茶,現在的她瞭然於心。
  • 出道十年,在複雜的演藝生態中,韓國明星韓智敏仍保持一份清純之美。依著善良本心,熱中社會服務,韓智敏期許自己循著偶像明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使奧黛麗.赫本的善行軌跡前行。
  • (shown)父親從北京到東非生活,她隻身赴美完成大學、碩士學位並擁有令人稱羨的IT工作,就在她一步步實現美國夢的時候,彷彿命運的呼喚,懸壺濟世的念頭在心中醞釀。於是,她回東土深造,取得中醫博士,再返回美國中醫執業……
  • 【大紀元1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6日電)東吳法研所碩一生陳布衣是今年律師高考榜首,同時考取司法官;他曾沉迷線上遊戲,唸書方式非典型,第一次國考就雙榜錄取。
  • (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如果你想更加了解宜蘭,知道更多在地故事,想做深度旅遊,想讓產品更有質感,包括宜蘭地名的由來、風俗民情、宜蘭小吃、鄉土文化等,找他就對了,一個宜蘭的文史工作者--莊文生老師。
  • 台灣彰化縣有位6年級生呂紹楠,從路邊攤開始創業,甚至一天才賣出3雙鞋,經過九年的時間,如今成為100多家通路的大盤鞋商,並且自創花布鞋,打造MIT台灣製品牌,成功行銷國內外。
  • 【大紀元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29日綜合外電報導)很少有人像凱瑞(John Kerry)一樣,擁有這麼無懈可擊、足以擔當美國首席外交官大任的歷練。他是外交官之子,童年即遊歷歐洲各地,也曾參與越戰,在參院工作近30年。
  • 拿下今年全台蓮霧果園評鑑冠軍屏東東港的蘇育輝說,「畢竟他(蓮霧)的技術門檻很高,加上這幾年的氣候變遷,造成蓮霧這方面來講,管理就­越來越難管理。要有耐心哪,然後,你要去就是享受一下那種孤獨的心境。覺得現在回味起­來應該是值得。」
  • 專訪2013年加拿大世界小姐的決賽候選人Anastasia Lin。Anastasia來源於希臘語,含義是神的復活。Anastasia希望自己也可以給人權被侵犯的人們帶來希望。正是這個願望,造就了她多彩的人生和今日的成就,也促成她參選今年的世界小姐。
  • 一位生活在臺灣後山鄉村的農夫,陳嘉欲言談間卻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自豪。品味他的茶葉、品嚐他的水果、瞭解他的生活態度,發現他的自豪來自於他堅持傳統的價值,從而建立對自己產品的信心、對人的尊重友善和對萬物的珍惜,一種無愧於心的自豪。雖然忙碌,卻忙得快樂、忙得知足,還在忙中抽空參與慈善事業,盡自己能力幫助弱勢族群。因為陳嘉欲發現「助人是很快樂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