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善的力量

作者:孟醒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節目,其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講現在的家長越來越袒護孩子,甚至孩子在學校的作業都是家長替作。

有這麼個學校舉行家長參觀授課,展示孩子們的手工作品,家長們都去。課桌上小朋友們的作品各式各樣,其中三個媽媽互相讚揚彼此孩子的作品,他們孩子的作品有「木製帆船」、「紙板城堡」等,出眾的工藝確實如他們讚揚的那樣精美,在所有這些一年級的小朋友的作品中應該是名列前茅。

媽媽們自豪著,然後她們突然看到一個著色亂七八糟,有點歪歪扭扭的紙製卡車。「那做的是什麼呀?跟你們家的那個比差勁透了。」

「你們家的那個可能會拿金獎的。」

「你們家的那個也不錯啊!」三個媽媽不顧他人感受的諷刺別人,還洋洋得意的互相吹捧。

聽到這些,被指責的小朋友的媽媽想起兒子昨夜不用媽媽幫忙,自己一個人非常用心的,邊思考邊努力的情景,甚至連媽媽做了他最愛吃的咖哩飯,叫他時他也沒聽見。

刺耳的話語讓媽媽心裡有些傷感。這時聽見年輕的女班主任問自己的兒子:「你在做這個卡車時最難的是什麼地方?」兒子回答:「是輪胎。」校長也在班上默默的巡視著小朋友們的作品。

作品展參觀課結束了,親自動手做的小朋友的媽媽領著孩子邊往回走,邊撫慰孩子「你做得很好」。兒子卻無意中發現自己的作品擺在走廊的桌子上,還得了金獎,母子倆都感到很意外又高興。

這時那三個自吹自擂的媽媽們領著孩子也出來了,看到那個「破車」還得了金獎,很是不服氣,就找家長理論。

剛巧碰見校長,女老師像找了救命稻草,家長們仍然氣勢洶洶的詢問為什麼自己孩子的作品沒得金獎,讓那麼差的東西得獎了?

看見咄咄逼人的家長們,校長沒動聲色,然後彎下腰來微笑而平和的問第一個孩子「這個是你自己做的嗎?」孩子沒有回答;問第二個孩子「這個是你做的嗎?」第二個孩子也沒有回答;然後校長問第三個孩子「你做這個帆船時最難在哪裡?」孩子抬頭問:「媽媽,最難在哪裡?」

三個媽媽一下子感到很羞愧,理屈又放不下面子的支支吾吾的領著孩子們走了。受到委屈的媽媽得到了伸張正義。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面對強勢時善的威力,校長平和而沉穩的智慧,幾句話就把事情公正妥善的處理了,還伸張了正義。

在現代社會,沒有了傳統的理念,人人遇事幾乎都是「以牙還牙」、「以惡治惡」,互相爭鬥中不但傷害對方,也使自己因動氣而心潮澎湃,這樣的處理方式使人之間關係緊張,社會風氣敗壞。然而通過這個小小的故事我們卻看到了不動聲色也一樣有大威力,同樣可以把事情處理好,還不用結怨,兩全其美。

其實,這就是古人處理問題時的態度和方法,只是在現代社會因為已經很少有人這樣,才顯得難能可貴,古人講「不以己貴而賤人」,就是說不要以為自己高貴就輕視他人,何況那幾個媽媽本身還理虧呢。@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在這裡鄭重聲明:我要退出中共領導下的團組織,與它們再無任何瓜葛。我不想把生命獻給那個毫無人性的惡魔——中共。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我想呼籲那些執迷不悟的世人,回來吧!莫把生命獻給魔鬼,退出中共保平安。
  • 孟醒:中國人複雜關係的背後
  • 記得小時聽大人聊家常時,我總是有一些和他們不一樣的想法,覺得大人怎麼總為一些不值得一說的雞毛蒜皮的小事說來說去,很無聊。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能很清晰的記得那時的感受和想法。
  • 記得上中學時,政治課本中有這樣一句話,大意是說: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比,資本主義是軟弱的?可是從給出的答案中我也沒看明白到底為什麼軟弱?這個疑問就留在了我的心中。
  • 大學畢業後,我在一家中外合資的企業裏工作,負責車間翻譯和一些瑣碎的事情,據辦公室的同事說我是第一個沒有通過關係進去的,其他人都和老總或其他頭頭有著間接或直接的關係,聽了感到很意外,這麼小小的企業還要走後門,我連想都沒有想過。在我的概念裏工作應該是自由應聘的。當初我看到很多學長們都選擇教師的行業——國家的鐵飯碗安心,可是後來隨著選擇這一行業的人數增多,上學由公費改成了私費。然後畢業找工作走關係,就業後不景氣的學校開不出工資,結婚生子了連自己的家庭都得老人負擔,為人父母不知道要操心到什麼時候,真不容易。我就是不願走後門赴前輩們的後塵才選擇了外語這個行業。
  •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課上老師教我們學習「目的」二字,起初因為知道表示地方、地點的地都是用此「地」,所以總是不自覺的把「目的」寫成「目地」——從字義上這樣也更容易理解,更符合詞義。可是教科書中寫的是「目的」,別無選擇,最後老師考過幾次之後,我終於記住了這個「目的」。可是為什麼要用這個「的」?老師當時的解釋很牽強,我不能贊同,但是這是標準答案,只有這樣寫才能算對。
  • 前一陣子,我看到一個二戰期間的真實故事,講述的是一位日軍軍艦艦長在面對個人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損失,整體生命有可能面臨危險的選擇時,胸懷大義,勇敢的履行最高武士道精神中所體現出的偉大與不凡,他的君子行為感染了所有的部下與敵兵,也令後人感動的同時,無不敬佩這位艦長的為人。而讓我更加感觸的是,指導這位艦長的武士道精神正是來源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一個外國人只知其一點就能有這樣的壯舉,可見中華傳統文化的不凡影響力,只要你恪守她,就可以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神傳力量的精神。從故事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捨己救人、不求回報等多處中國古人思想的痕跡,也可以看到善有善報的因果關係,讓我們摒棄民族情感,共同體味一下這個真實的故事中體現出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那股浩然的正氣吧。
  • 在當今的中國,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發財意識在人們的頭腦中佔據越來越主要的地位,尤其江澤民期間為達到用經濟利益引誘全國官員配合迫害法輪功的目的,故意慫恿官員腐敗,上樑不正下樑歪,不正風氣下延至社會底層,造成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急速下滑,金錢意識充斥下,人人都想著怎樣能夠一夜暴富。加上文革破四舊以後,毀掉了傳統的道德理念,人整人的歷次運動留下的遺毒,使中國人不但沒有了判斷好壞善惡的普世價值標準,也沒有了敬畏神佛的思想,更不懂得了生命的可貴,沒有了心法約束的中國人做起壞事來什麼也不怕,為錢害命,用錢賣命,破壞生態,毒奶粉、毒食品、假酒、假藥、地溝油……無惡不作,甚至危及後代子孫也毫不顧惜,沒有道德支援的社會再發展下去前景會怎樣不可想像。廣東佛山不就發生了一起2歲女童被兩輛汽車輾壓後,路經18位行人視而不見的悲慘事件嗎?
  • 隨著我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在飲食方面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四季的瓜果、蔬菜、生鮮及肉禽蛋等不再受季節限制,想吃隨時都可以吃到,且應有盡有,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餐桌飲食。在吃法上,烹、炒、煎、炸、燻等各種做法也隨著網路的普及步入了千家萬戶。現代人不但要吃得好,還要吃得美味,可是,在滿足口福的同時,不均衡的飲食和不良的飲食習慣也給現代人帶來了肥胖、高血脂、高蛋白血症、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的困擾。
  • 現在的人,為人父母的可能都有一個感受,就是現在的孩子不好帶。我們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在言行、思想與問題的處理上,現在的孩子和過去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舉個例子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