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金融市場化衝擊 中國銀行業好日子快到頭了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雙報導)中國銀行業以暴利而著稱,以2012年為例,大陸2,000多家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約2.2萬億元,其中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就達1.2萬億元,超過其它所有上市公司的總額。但隨著大陸銀行業資金面持續緊張,互聯網金融加入「搶錢行列」等多重壓力下,業內專家表示,銀行業躺著賺錢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互聯網金融衝擊 打破傳統銀行獨霸局面

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財經評論員張敬偉曾分析,中國銀行業的利潤來源主要來自存貸款利差、各種收費項目、佣金收入和資產類業務。其中,近70%的收入來源是政府強制規定的超高的存貸差收入。

以中共央行1年期存款利率為3%,一年期貸款利率為6%,存貸差3%來計算,大陸處於壟斷地位的銀行業猶如「躺在金山上」,不賺錢也難。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全面開放,三大互聯網巨頭阿里、百度、騰訊均已涉足互聯網金融業領域,並在馬年籍著「馬上有錢」的「紅包」攻略,對傳統銀行業造成巨大衝擊。

1月下旬,五大國有銀行在「存款搬家」巨大壓力下,悉数加入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行列,即比官方存款利率上浮10%。但仍有大量資金從銀行撤離,轉而投入到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數據顯示,在中國新年前的7天,有近400萬人將錢存入「餘額寶」,日均轉入超過100億元;而節後的2月6日,微信理財通7天年化收益率高達7.4%,也吸引了眾多的中國民眾計劃將錢從傳統銀行轉出,以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套用銀行業內人士的話來說,「錢還在銀行體系裡,只是殺出了一個『餘額寶』,這麼轉了一下,甚麼都沒幹,就硬生生把銀行的存款成本從0.35%的活期存款利率推高到7%,還不算銀行的存貸比考核任務,銀行一點辦法都沒有。」

財經專家余豐慧日前發表評論文章稱,傳統商業銀行獨霸金融市場的局面正在被打破,金融融資市場化趨勢正在快速發展,給傳統商業銀行特別是至今仍帶有濃厚行政化、機關化色彩的大型商業銀行帶來空前挑戰。

「銀行業『躺在賺錢』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中共銀監會近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長12.8%,總負債同比增長12.5%,分別低於2012年5.6個百分點和6.2個百分點。

余豐慧表示,中國銀行業目前最大的利潤來源仍然主要依靠存貸款利差收入。存款等負債和貸款等資產增速再度雙雙下降,並創下歷史新低,不但直接威脅到銀行的經營利潤,而且直接衝擊銀行賴以生存的命門——資金來源,導致銀行不斷鬧出「錢荒」。

中國新年前,中共央行為了讓大家過一個「安心年」,在節前10天內共計「放水」5250億人民幣,不但沒有消除流動緊張性,隨著節後大量逆回購到期,將再次對資金面形成負面衝擊,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市場資金趨緊已成為一種常態。

但余豐慧表示,中國整個社會並不缺流動性,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還相對過剩。鬧「錢荒」的是體制內的商業銀行,其背後是市場機制在向非市場的管制體制挑戰,是市場機制與管制經濟發生了激烈碰撞,是市場化程度高的社會融資在向死板一塊的體制內金融叫板。

就中共央行披露的數據來看,2013年人民幣貸款佔全社會融資規模的51.4%,為年度歷史最低水平;而社會其它渠道融資規模占比為48.6%,與十年前的2002年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92%的比例來看,下降了40.6%個百分點。

社會化融資規模的不斷擴大,正在打破銀行壟斷貸款等金融資產的局面;互聯網金融的風起雲湧正在分流銀行儲蓄存款等負債業務,使其在存款負債業務發展上失去了價格競爭力和誘惑力。

余豐慧認為,市場化金融、新經濟、新金融等對商業銀行的衝擊是全方位的,已經波及到銀行的資產負債(存款)等所有主體業務。不但銀行資產負債增速放緩,而且利潤增速也在直線下降。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型銀行躺在壟斷金融市場上賺大錢的日子已經逝去。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錢荒」再現 中共央行大量注資 外媒:如走鋼絲
財經專家:中國資本市場面臨大崩盤
錢荒與IPO重啟 更顯中國股市走火入魔慘狀
中國「錢荒」加劇  各銀行為錢分外眼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