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作者:史然
font print 人氣: 676
【字號】    
   標籤: tags:

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在今安徽壽縣一帶進行一場大戰,史稱「淝水之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即出於此。

秦晉南北對峙

公元357年,苻堅稱大秦天王,滅前燕、前涼及代國,最終統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東晉占有今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因此,形成了秦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5月,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決意攻取東晉。8月,苻堅率步兵60餘萬、騎兵27萬、羽林軍3萬餘騎;前後千里,旌鼓相望,直逼東晉。苻堅驕狂地說:「以此強兵百萬,『投鞭可以斷流』,何愁東晉不滅?」東晉孝武帝則採納了謝安、桓沖等人的主張,堅決抵抗。他派將軍謝石、謝玄等率兵8萬沿淮河西進,以拒秦軍;又派將軍胡彬率領水軍5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

同年10日18日,秦軍前鋒攻占壽陽。胡彬得知壽陽失守,退守硤石。秦軍為了阻擋晉軍主力西進,又派兵5萬進至洛澗(今安徽懷遠縣以南之洛水),並在洛口設置木柵,阻斷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硤石,糧食用盡,處境十分艱難,寫信要求謝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軍截獲。苻堅認為晉軍兵力很少,糧食十分困難,應該抓緊進攻,遂帶了8千騎兵趕到壽陽。苻堅先派尚書朱序到晉軍勸降。朱序原來是東晉防守襄陽的將領,襄陽失守時被俘。

晉軍反敗為勝

朱序到晉軍以後,不僅沒有勸降,反而透露了秦軍情況,並且建議說:「如果秦兵百萬全部到達,晉軍難以抵抗,現在應趁他還沒到齊,迅速出擊,打擊前鋒,大軍就會潰散。」晉軍將領謝石、謝玄聽從了朱序的建議,於11月派劉牢之率精兵5千進攻洛澗。

劉牢之親自率兵強渡洛澗,夜襲秦軍大營。秦軍抵擋不住。主將梁成戰死,5萬秦兵大潰,搶渡淮水,淹死1萬5千餘人。洛澗的勝利,鼓舞了晉軍的士氣。晉軍乘勝追擊,一舉推至淝水東岸,與秦兵隔河對峙。苻堅登上壽陽城頭,望見東晉軍隊布陣嚴整,心中暗暗吃驚。又見淝水東面八公山上草木搖動,以為都是埋伏的晉兵,不由連連感嘆:「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

洛澗失利後,秦軍沿著淝水西岸布陣,阻止晉軍反攻。晉軍將領謝玄派人對苻堅的弟弟苻融說:「如果你把軍隊向後撤,讓出一塊地方,使晉軍渡過淝水,兩軍一決勝負!」秦軍諸將都認為不能讓晉軍渡河,但苻堅卻說:「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晉軍兵馬渡河至一半時突然襲擊,再用鐵騎數十萬攻擊,一定可以取勝。」於是苻融指揮秦軍後撤。

秦軍本來內部不穩,這一撤,秦軍以為前鋒被打敗了,頓時大亂,一潰千里,不可遏止。晉軍以精銳8千涉渡淝水,展開猛烈攻擊。苻堅中流箭,臨陣斬苻融。晉軍乘勢迫擊,秦軍人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淝水為之不流。其他軍眾棄甲,晝夜潰退,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東晉追兵,草行露宿,飢寒交迫。及至洛陽,只剩下10餘萬人。

後世用成語「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極度恐慌時,一有風吹草動便疑神疑鬼的樣子;以「風聲鶴唳」來形容人極度恐慌以至於自相驚擾的樣子。

(出自《晉書‧謝玄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和帝時,有個太醫名叫郭玉,精通醫術。經他治療的病人,無論男女老幼、病輕病重,都有效果。
  • 《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中記載,東漢末年紛亂,各地區的首長擁兵自重,戰亂不休。在京師,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所以有不少人歸附他。袁紹的根據地在渤海郡,而地處周邊的冀州刺使韓馥見袁紹勢力漸大,非常害怕袁紹會併吞冀州,所以常縮減糧援,以削弱袁紹的兵力。   
  • 在〈逍遙遊〉中,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說明人要先懂得「適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不會一味羨慕別人。在這個寓言中,莊子談到北海有一種鯤魚,大得不得了,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鵬鳥也是非常地大,奮力飛起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
  • 這個成語的來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出自《景德傳燈錄.趙州東院從稔禪師》:「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堅決主張抗擊金兵,被免去了官職。陸游回到了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整日在家讀書,打發時間。
  • 陳寔生於東漢時代,為人處事平和公正。陳寔退休後,鄉民們互有爭執時,都會找他來評斷裁決。有一次,夜裡有一竊盜潛入他家,躲在屋頂的橫木上。
  • 太尉賈充勸夏統來自己身邊做官,被夏統謝絕了。賈充不甘心,他將士兵排列成莊嚴的隊伍,吹著響亮的號角,從夏統面前走過。
  • 有一天,齊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最怕的是什麼呢?」晏子回答說:「最怕社廟裡的大老鼠。」
  • 在〈秋水〉中,莊子生動地描述河伯和北海的對話:秋天的時候,黃河河水高漲,河面寬廣到甚至無法從這岸分辨對岸的牛馬。河伯對此沾沾自喜,以為天下沒有比黃河更壯觀的景象了。
  • 戰國時,齊宣王想招納賢士,便把淳于髡(音昆)找來。淳于髡是當時的賢士,為人正直善諫,齊宣王讓他幫助推舉人才。
評論